在徐川將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數學部分上傳到arxiv預印本網站上后,許多此刻還沒睡的物理學家可能都得在輾轉反側中失眠了。
甚至不止是學術界的專家教授們,就連不少政府機構的高官都在下班后收到了助理或手下打過來的電話,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或從床上爬了起來。
無他。
這可是關系到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核心部分,人類文明展望太空快速發展的最大捷徑!
尤其是這還是那位創造過無數奇跡的徐教授研究出來的成果,沒有人會不重視,也沒有人敢不重視。
可控核聚變、碳基芯片、超導材料、鋰電池、航天領域.....任何輕視他存在的國家都已經被碾壓在時代的車輪
就連米國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如今也已經成為了歷史的炮灰。
盡管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超光速航行技術不可能那么快就突破,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實現。
但萬一呢?
萬一在那位徐教授的帶領下做到了呢?
幾年前,可控核聚變技術還被稱作‘永遠的五十年’才能實現的技術。然而現在,那龐大的反應堆已經在太平洋西海岸那片土地上到處開花了。
甚至前段時間還有消息流傳出來,華國準備啟動‘塔克拉瑪干沙漠改造工程’。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那個全世界排名第二大的沙漠,也是華國境內最大的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高達33萬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華國......準備對其進行改造了!
雖然說僅僅是流傳出來的消息,但按照華國的特性,這恐怕并不是空穴來風。
尤其是在學術界內部,這更不是什么毫無根據的說法。
因為華國在召集水資源管理、工程技術、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農業生物等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前段時間還從普朗克生態研究所挖走了兩名生態環境領域的頂尖教授。
這些細小的行動都證明了華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上的行動并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當然,這些事情和超光速航行技術并沒有什么關系。
但毫無疑問的是,華國就算有想法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那也是建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基礎上的。
聚變電站提供廉價、零碳電力,支撐高能耗工程,如海水淡化、電解制氫、環境調控等等才是核心基礎。
電力成本趨近于零,才使得大規模基礎設施成為可能。
而這一切的核心都源于那位徐川教授!
.....
另一邊,金陵。
紫金山腳下的別墅群中,徐川打了個電話給鄭海,讓他幫忙訂一張去星城的高鐵票,剛掛斷電話,別墅大門的門鈴就被人敲響了。
“小靈,誰來了?”
書房中,徐川隨口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