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pc機構中,關于如何驗證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會議結束了。
除了澳洲代表羅厄爾·尤萊亞外,其他人幾乎都是滿臉興奮地走出了會議室。
按照那位徐教授的說法和在會議上討論的結果,crhpc機構將在三天后正式啟動對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
這份‘驚人’的消息,也隨后通過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開,所有駐扎在crhpc機構總部的媒體記者都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回了自己的總部。
很快,crhpc機構即將啟動對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的消息就如同坐上了火箭,不,如同插上了光纖一樣,飛速的傳播著。
《ctv媒體》:“5月27日,在我國徐川院士的主導下,crhpc機構理事會正式通過了對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
“根據理事會商討的結果,crhpc機構將向太陽與木星軌道分別發送在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設備與量子引力模擬接受設備,以對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可行性進行驗證。”
“如果這項驗證實驗成功,將意味著人類文明或許可以在不久的未來快速的前往太陽系任何一個角落!”
ctv媒體的報道,徐川也看到了。
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報紙上的這種說法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只是稍微有那么‘一點點’對未來的樂觀想象而已。
畢竟就算是接下來的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成功,證明了可以借助恒星這種大質量天體的自身時空曲率來完成超光速航行的可行性,距離真正的超光速航行技術也有無比遙遠的距離。
畢竟要利用硅聚變燃燒牽動恒星的時空曲率在局部區域發生拓撲分裂,形成閉合類時曲線雖然不難。
但要想借助這項技術形成一個大范圍的曲率空間,并通過這個曲率泡傳輸一艘幾十噸、上百噸甚至是更重的航天飛機或者是物資,以現在的技術幾乎是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情。
且不提在超光速航行的過程中被傳送的航天飛機或物資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光是維持一個足夠傳送幾十上百噸質量的穩定曲率泡空間就是目前的人類技術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情。
即便是徐川已經將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方案在crhpc機構理事會的會議上討論的很詳細了,即便是現在他們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夠幾乎無限提供能源,即便是他們擁有強大的航天技術.....
他們現在能做的,也只不過是嘗試性的借助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設備來影響太陽的時空曲率,打開一個能夠讓光粒子通過的曲率空間而已。
而這,就已經是目前人類文明的極限了。
不過話雖然是這么說,但這對于才走出地球,眼光剛剛展望向外太空的文明來說,只要能驗證成功,其意義遠不低于一次科技革命!
這不僅僅是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更是對宇宙結構的一次全新了解!
......
crhpc機構總部,理事長辦公室中。
坐在辦公桌后面,徐川從助理的手中接過了一疊需要簽字的文件,在理事長那一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些文件都是和超光速航行技術相關的,因為這次的驗證實驗此前并沒有太多準備時間,所以一切都只能走最快的審核通道。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里是crhpc,是擁有著全產業鏈被譽為工業克蘇魯的華國!
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術驗證實驗所需要的絕大部分設備與技術,都能在這里找到。
將手中的文件簽好字后,徐川將其重新遞給了助理,開口問道:“米國那邊提供的超短脈沖激光設備什么時候能運到?”
在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實驗中,最關鍵的設備便是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設備了。
而按照他設計的方案,通過核聚變的方式模擬出參宿四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制造出類似于‘殼層坍縮-激波反彈’效應,繼而通過大質量天體本身就擁有的時空曲率來彎曲時空將光粒子送到木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