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圣福搖搖頭,道:“但在你之前可從未有人思考過材料還能這樣研發,您能想到,這就是創意性的突破。”
徐川笑著道:“行了,這邊的研究和實驗就先交給你了,我先回去一趟。”
童圣福教授笑著道:“能否開辟一條材料研究的全新道路,希望都在您的身上了。”
徐川擺擺手,揮手走出了實驗室。
......
帶著整個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研究團隊的希望,徐川回到了紫金山腳下的別墅中。
書房中,他打開了光子時空晶體結構的理論文件,盯著電腦上此前無極量子超算中心給出的模擬計算數據,陷入了沉思中。
作為一種介電介質結構,折射率會隨時間發生較大的超快周期性變化的材料,理論上來說它在折射的過程中介質里面傳播的波會經歷時間反射和時間折射兩種不同類型的傳播。
而折射率的周期性調制使這些時間反射和時間折射發生干涉,從而在動量中產生帶和帶隙。
要想掌控介質中傳遞的時間反射和時間折射傳遞波,目前唯一的方案便是動量間隙。
但動量間隙這玩意兒在納米級上的制備,似乎不是那么好解決的。
至少,比他想象中的要困難的多。
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模擬數據,盯著從腳下超算中心數據庫中調取的計算材料學模型,徐川盯著它看了很久很久,皺著的眉頭遲遲沒有舒展開來。
許久之后,他輕輕的嘆了口氣,自言自語的開口道。
“如果說超表面動態調控和超表面加工路線路線都行不通的話,那么剩下的最好的方案就是化學法了。”
“還原法、電解法、羰基法、液相沉淀法、氣相沉積法、熱分解法....選哪一種?”
思索著,徐川率先在紙上叉掉了還原法、羰基法、熱分解法這三種。
很簡單,這三種方式都不適合光子時空晶體材料這種需要在基底上制備出動量間隙結構的材料。
“液相沉淀、氣相沉積。”
思考了一會,他最終將目光落在了這兩種制備方法上。
液相沉淀是通過化學反應使目標物質從溶液中析出,常見方式包括酸堿中和、鹽析等等。
比如從飽和氯化鈉(食鹽)溶液中沉淀出食鹽顆粒就是這種制備方法中的一種類型。
但液相沉淀產物多為無定形固相,粒徑分布較寬,純度受反應條件影響較大,很難在沉淀物上引導構造動能間隙結構。
“那么剩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氣相沉積了。”
事實上,相對比液相沉淀法來說,氣相沉積則更多用于高端材料制造如半導體芯片、光學涂層及超精細表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