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嘈雜的討論聲中,徐川從后臺的休息室走上了報告臺,走到了講臺前,面向了會場中眾多的學者。
嘈雜的討論聲頓時安靜了下來,在場的所有人都將目光投遞了過來,看著這位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格局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學者。
并沒有多余的開場白,直接進入正題的徐川繼續說道。
“在最近進行的兩次太陽·地球超光速航行實驗中,航行于超光速曲率空間中的光粒子束突然消失。”
“相信在場的各位都了解了相關的情況,也對光粒子消失的特殊事件做出了一些推測和猜想。”
“比如基普·索恩教授提出的太陽的恒星活動干擾曲率穩定性,導致超光速曲率通道被擾動,破壞了量子激發設備與曲率空間的共振穩定性。”
“愛德華·威騰教授的量子尺度不確定性導致真空量子漲在微觀尺度瞬間扭曲時空薄膜的均勻性,使曲率通道局部塌陷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其他不同類型的推測。而正是因為這些繁多的智慧,才使得人類文明的科技與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當然,我也相信在場各位中有不少人都在等待著我的看法和意見。”
“不過在正式進入討論前,我需要先做一件事!”
說著,徐川嗯了一下手中的遙控筆,身后展開的熒幕上,畫面跳轉到了《虛空場論》中涉及到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數學部分。
【e≈-(v_s2pc2)\/g∫[(df\/dr_s)2r_s2dr_sdΩ]。】
【δr=2πγ?2p\/v0·jax∑j=1\/2·?j(j1)e?λj(j1)....】
看著熒幕上的數學公式,徐川走到面前的黑板前,拾起了筆簍中的記號筆,開口道:“相信大家對這些數學公式并不陌生。”
“時空曲率在局部區域發生拓撲分裂,形成閉合類時曲線,通過能量密度場由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穩定臨界點,可使得時空觸發曲率結構的拓撲相變。”
“這是超光速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核心基礎部分。”
“現在,讓我們看向時空曲率共振原理的核心方程:▽2=rμν?1\/λ2c·=rμνktμνβΨ(x,t)....”
“當人工施加的共振場Ψ的頻率w與天體背景曲率的本征模w0匹配時,即w=w0時,時空曲率會進入臨界放大狀態,形成可穿越的負能量拓撲結構....”
“以此為基礎,定義時空曲率不變量k=rμνpσ·rμνpσ,那么觸發曲率結構的拓撲相變需要的能級為pvac=?c?\/8πg·Λeff.....”
“很顯然,這一能級遠高于級太陽耀斑爆發時產生的能量級別。”
落下了最后一個字符后,徐川轉過身看向了會場中眾多的學者,簡潔的開口道。
“也就說是,在沒有量子引力激發裝置提供的環形共振器陣列對相干高頻引力波進行擴大和發射,引起恒星周邊的時空曲率波動的情況下,單純的級太陽耀斑所爆發的能級理論上來說并不足以干擾到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空間。”
“在《虛空場論》中涉及到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數學部分里面,如何計算能夠干擾曲率空間的能級理論上來說是包含在內的。”
站在報告臺上,徐川輕描淡寫的就否決掉了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的猜測理論,而且還是從數學計算的角度上驗證的。
臺下,參加這場討論會的眾多物理學家們不少人在聽到最后一句話的時候臉頓時就紅了。
爭議了兩三天,大多數人最支持的太陽的恒星活動干擾曲率穩定性,導致超光速曲率通道被擾動的推測,原來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更關鍵的是,如果計算這一點,在《虛空場論》中居然早就有寫,而他們還傻傻的認為這才是最合理的推測。
對于一名學者來說,這簡直是最大的嘲諷。
......
ps:求個月票~大佬們,(づ ̄3 ̄)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