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控制室中偌大的屏幕上,通過中繼衛星實時傳遞回來的實驗畫面映入了眾人的眼簾中。
那部署在太陽軌道與水星軌道上的實驗設備正安靜的懸停在深邃寂靜的深空中。
在經過算法將時間差修正后,上午十點整,超光速航行驗證實驗再度開啟。
那漂浮在一片金色海洋中的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裝置爆發出一團炙熱的白色亮光后變成了飛向四面八方的廢銅爛鐵。數個億的經費在這一瞬間燃燒殆盡,換來的是它成功的將一束光粒子送入了超光速曲率空間中。
而幾乎就在實驗裝置啟動的一秒鐘之內,部署在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裝置附近的引力探測裝置傳遞回來了第一道消息!
“檢測到異常引力漣漪波動信號!”
光粒子束成功的進入了超光速曲率空間中,朝著水星軌道上的接收器飛去。
而部署在沿途的探測裝置與設備,精準的將每一份觀測到實驗數據傳遞了回來。
目光落在面前偌大的屏幕上,看著能譜上呈現的圖像,徐川的瞳孔中倒影著興奮的神采,目不轉睛地的盯著,一刻也不肯挪開視線。
對于一名學者而言,這樣的畫面,真是無論看多少次都不會讓人厭倦。
終于,在光粒子束進入超光速曲率空間51秒鐘后,位于太陽和水星軌道之間的第九組引力探測設備傳遞回來了訊息。
“未在既定時間探測到引力信號!”
那一束航行于超光速曲率空間的光粒子束,再度消失了。
而幾乎是與此同時,位于水星軌道上的量子引力模擬接收裝置的探測器內,一組復雜且規律性的信息被同步傳遞回了地球總部。
控制中心的落地大屏上,利用無極量子超算中心通過數學模型事實進行解析的訊號,迅速轉變成了一張張的達里茲圖,呈現在了徐川與現場所有物理學家的眼中。
仿佛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縷光,幾個稀疏、孤零零的像素點隨機地出現在能量基底線上。
那一張張原本斷斷續續的曲線圖,在這一次的實驗中,正在迅速進行著補全。
從曲率空間中流出的數據,就像是山間的溪流彎彎繞繞匯聚成河流。
原本需要靠想象連成的虛線,此刻已經被密集得幾乎重疊的數據點填實,形成了一道清晰、連續且平滑的曲線。
一個一個的能量值處悄然在達里茲圖的曲線上隆起,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達到一個明確的峰值,然后順勢滑落,回歸基線。
監控屏幕上,那一張張的能譜圖不再是冰冷的點和線,它變成了一幅動態的、正在被繪制的星空圖。
每一個新增的數據點都宛如一顆新誕生的星星,它們共同勾勒出宇宙深處和曲率空間中超光速信號獨特的“指紋”。
那隱藏在超光速曲率空間中的底層協議,在這一刻終于全部展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