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全球猶太人僅占人口0.2%,卻包攬福布斯富豪榜前50名中的30%,掌控米國70%以上的財富。
從華爾街巨頭高盛、雷曼兄弟,到科技巨擘谷歌、甲骨文,再到文化帝國好萊塢,猶太人的影響力和財富幾乎無處不在。
如果能從這個種族的身上‘刮’下來財富,米國的經濟和發展并不是沒有騰飛的可能性。
腦海中的思緒轉動著,念頭剛剛閃過,他的臉上便閃過了一絲猶豫的表情。
正如對方掌握的財富一樣,猶太種族的影響力也無處不在,幾乎操控了半個米國的命脈。
要想對他們動手,情況可沒那么簡單。
除非.....
再有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
......
與此同時,另一邊。
遙遠在近四十萬公里之外的月球,月面南極。
這里原本是生命的禁區,但如今卻已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數年前,在華國展開第一次載人登月工程后,那位徐院士大手一揮,在月面南極艾肯特盆地中以及周邊隕石坑中規劃出了月球科研基地、月面生物圈工程、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等多個千億級項目。
而月球生物圈工程便坐落于艾肯特隕石坑盆地的某處地勢偏高的區域,
這里可以連續暴露在陽光下數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不受陰影影響,光照充足,被稱為“永晝峰”。
駕駛著月球車,穿著工作服的婁成濟教授在來到生態作物培養生態區后,安穩的將月球車停在車位上。
自2024年月面生物圈工程完工后,各國的生態學專家和相關的科研人員便已然入駐進了這個距離家鄉足足數十萬公里的‘半封閉式’生物圈中。
而他便是其中的一員。
當然,他并非2024年最早一批入駐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學者,他是在2027年上半年的時候接替第四批科研人員進入的。
和老米此前在地球上搞的生物圈工程一號不同,他們修建在月球上的月面生物圈工程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全封閉式的。
月面生物圈工程允許相對較少量的物資補充,也允許進入研究的學者和科研人員更替。
畢竟月球的環境會遠比地球更加惡劣,長時間處在低重力的狀態下,不止會對骨骼和器官造成負荷,也會對心理造成的壓力也不小。
所以月面生物圈工程中的學者和相關的科研人員一般在這里進行6-8個月的研究工作后便會返回地球調整休養。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精確的計算各種數據,以確保月面生物圈的平衡。
比如補充的物資數量必須經過嚴格的計算,比如每次更替的科研人員數量也必須要保持在相同的數量,甚至就連科研人員的身高體重代謝這些都會考慮進行。
而月面生物圈工程的主要研究目的也并非如生物圈二號一樣模擬地球打造第二個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態系統。
它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允許較少量物資補充的標準下,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行。
以及在月球低重力、無磁場的特殊環境中進行試驗培育各種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