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光幕并非持續存在,而是以一種固定的頻率閃爍、爆發。
每一次閃爍,都仿佛伴隨著一次強烈的空間震顫感,以及一種如同巨錘敲擊靈魂的低沉而厚重的脈沖波。
那是超高速噴涌而出的等離子體光幕在離開噴口后急速膨脹、冷卻,化作絢爛的星塵般的余暉,并在大氣中留下短暫的、因極高能量擾動而產生的時空透鏡效應般的視覺扭曲。
在牧偉曄的指揮下,伴隨著磁力線重接·脈沖式電磁推進器測試,也伴隨著脈沖推進能級不斷的往上調整著.....直到最大功率的輸出。
那閃爍在推進器尾部的等離子體光幕,一路延伸到了上百米開外的測試場地另一邊,最終被一堵水泥墻攔截了下來。
與此同時,另一邊,控制室中,記錄引擎推力數據的顯示屏上,磁力線重接·脈沖式電磁推進器噴射而出的脈沖等離子體的速度,也如同一道弧線般在監控屏上不斷的攀升著。
【3000千米\/秒。】
【6000千米\/秒。】
【.....】
【千米\/秒。】
【.....】
脈沖等離子體的速度,最終固定在了1.5萬公里每秒-1.6萬公里每秒區間上下浮動著。
這個數值,雖然距離磁重聯推進器理論上的十分之一光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相對比傳統等離子推進器的等粒子噴出速度100公里\/秒的標準已經提升了數個量級指標了。
即便是對比目前最先進的空天發動機,其脈沖等離子體的噴出速度也快了近三倍。
而如此高的脈沖等離子體噴出速度,在小型聚變堆甚至是大型聚變堆提供的能源支持下,理論上來說,它能利用時間在相對漫長的過程中將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
因為這臺磁力線重接·脈沖式電磁推進器就像一臺“無限燃料的等離子體噴槍”,持續不斷地、以任意速度向后噴射等離子體。
而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每一個被噴出的等離子體粒子都會給飛船一個微小的向前推力。
只要時間足夠長,這些無數個微小推力的累積效應,最終總能將飛船加速到任意高的速度。
不過實際上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畢竟一艘宇宙飛船能夠攜帶的聚變燃料和推進工質總量都是有限的。
在耗空這些聚變燃料和推進工質前,它頂多能將飛船推進到一個限定的速度。
如果按照燃料不限,一艘1000噸質量的飛船以1.5萬公里每秒的速度噴出等離子體的話,那么按照計算方程Δv=ve?ln(0\/f),則ln(0\/f)=Δv\/ve=3x10?\/1.5x10?=2。
再帶入計算工質質量的方程.....
徐川默默的在心中簡單的計算了一下,如果在內將一艘一千噸質量的飛船以1.5萬公里每秒的速度噴出等離子體,那么在一年內將它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
至少需要2000噸工質!
很顯然,這并不現實。
不過如果將加速的時間繼續放長的話,攜帶的工質數量會隨之降低。
畢竟對于電推進引擎來說,等離子體噴出速度(比沖)越快,產生的瞬時推力通常越小,但推進劑的利用效率越高。
這也意味著能夠用更少的工質將飛船推進到更高的速度。
盡管如此,對于航天技術的發展來說,這臺磁力線重接·脈沖式電磁推進器,依舊是跨越式的里程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