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盞茶后,頭上插艾,臂上戴索,額畫雄黃,腰纏道理袋的父女倆,拎著十幾串粽子出了門。
將煮好的粽子分給左鄰右舍,又說好三天后在福青酒樓請他們吃飯后,文家父女便拎著菖蒲酒和粽子等節禮去了孫家。
原本請左鄰右舍,文舒是打算在家請的,到時她親自下廚做一桌子好菜,也不算怠慢,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壞,突然受傷了。
眼看她這傷沒得十天半個月好不齊全,文舒怕時間久了,人家當他們只是隨口說說不誠心,便與她爹商量,干脆請在外頭算了。
福青酒樓在城北這一片有口皆碑,雖不是礬樓那樣盛名遠播的大酒樓,卻也是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之一,不僅擁有自主釀酒權,也有自己的招牌美酒“玉樓春”,是城北地界平名百姓宴請的首選酒樓,既有面子,又經濟實惠。
不過這經濟實惠,也只是相對其它酒樓而言,對比自己在家做宴席還是要多花費不少的。
因此去往孫家的路上,文舒一路都在計算這頓飯得花多少錢。
好容易算明白,孫家也到了。
不過不待父女二人進門,便聽斜刺里傳來一道膩歪的聲音,“喲,這不是文掌柜嘛,端午安康啊。”
兩人聞聲看去,卻見是孫和平大哥一家正從巷子那邊過來,出聲的正是孫和平的大嫂孫袁氏。
“孫大哥,孫大嫂,端午安康。”文老爹沖三人點頭還禮。
記住網址oqiu
文舒跟在身后輕輕福了福身。
孫袁氏瞟了一眼文舒,訝異道“文小娘子這是”
“哦,前兩日不小心摔了一跤。”
“呀,怎么這么不當心。”她似笑非笑的說了句,便又轉向文老爹,“文掌柜這是來送節禮喲,怎么還帶酒了可真是客氣。”
文老爹笑笑“不是送節禮,是和平兄邀我父女今日來家同過端午所以特地帶了些菖蒲酒來大家同飲大哥大嫂也是來過節的吧,一同進去。”
這時里頭的孫家人也聽見了動靜,孫大郎趕忙迎了出來招呼道“大伯大娘來了,文叔,阿寧妹妹,快快請進爹一早就等著了。”
幾人點頭隨孫大郎入內。
孫大一家會來過端午的事,文老爹早有預料,畢竟他們一家才來京城,想必除了孫和平一家也沒有別的親戚好友。
原本沖著孫袁氏,文老爹是不想來的卻奈不過老大哥孫和平三催四請,最后只得答應。
此時進得孫家門兩家人分坐在堂屋,李娘子奉上茶湯便去廚房給大郎媳婦幫忙了孫和平和孫大郎則陪坐聊天。
聊了一會兒,孫和平覺得這么干坐著不是事便提議去院里玩雙陸這要換了平日文老爹定會欣然應允,因為他們平常聚在一起,玩的也多是這個。
可今日不同,眼瞧著孫袁氏不住的拿眼瞧他女兒,知道她心里瞧不上自家的文老爹生怕她一走,文舒遭欺負,便搖頭道“不了,夜里沒睡好,現在腦子還有些不清醒,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