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
姬發上次兵臨城下之后,殷商的上層貴族,幾乎跑光了。
從帝辛的角度來看,他當大王和做人都很失敗,但對于沒有了實權貴族的殷商,卻是重新擁有了活力。
資源是固定了,但是分配卻不是固定,再次分配讓此時的普通人得到了極大的好處。
沒有了實權貴族后的殷商,卻也是陷入了混亂。
統治國家,無非兩條路,人治和法治。
在知識壟斷的這個時代,泥腿子連字都不認識,想要搞人治明顯是不靠譜的。
王明只能連夜設立稷下培訓班,快速的培養出了一群懂得法律和管理之法的官吏。
伴隨稷下培訓班出現了韓非子等法家經典,瞬間打開了王明的格局。
在之后的額時間里面,總有一個個不知哪里冒出來的大賢。
于是在朝歌城這個地方,出現了思想大爆發的現象。
法家、儒家、兵家、名家、墨家
各種各樣的思想學派也在這過程之中出現了。
朝歌城的人才太多,多的稷下學宮的學生根本用不完。
一個個學得屠龍術的學子,哪里甘心就此默默無聞無法大施拳腳,實現心中的抱負
就出現了大量走出朝歌,投靠其他諸侯王的學子。
起初大家還有些忐忑,害怕王明會阻止,后面漸漸發現王明根本不理會他們的去留問題。
然后,
天下就更加的混亂了。
一個個舊時代的諸侯王,哪里能一眼看穿新套路,新思想。
各種各樣的思想在諸侯國當中扎根,綻放出不一樣的花朵。
無名洞窟
王明主體意識的隱居之地。
盤坐在土石打造的座椅之上。
王明眸子看著手中散發著濃郁功德金光的易經。
“五年了我這五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啊”
天下間的風云變幻,基本都是他搞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功德之力。
為了功德之力,王明只能派出分身,將他在藍星看的那些諸子百家思想搬運到這個世界來。
允許那些從稷下學宮學業有成的學子離開殷商,并不是王明大公無私。
而是,
殷商這個朝堂,一次性容不下這么多的思想。
很多的思想是相互違背的,不能一起使用。
諸子百家的思想典籍,想要獲得功德之力,光是寫出來不行,還需要做出來才可以。
因此王明將他們放了出去。
至于如此做會不會影響自己
這是完全不會發生的事情。
諸子百家的思想領先這個時代,但是王明統治下的殷商,完全另加于凡人國度。
這不是傳統的歷史世界,而是神話世界。
諸侯王只要沒有仙人軍隊,諸子百家的治國手段再厲害,也是白搭。
更何況那些學子,只是學習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并不是諸子百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們去了其他諸侯國,想要將諸侯國變得富足強大可沒那么容易,學子太廢物的話,王明還要自己派出分身去暗中協助。
“上一次我想要推算,同源的先天法寶修煉斬三尸之法是否可行,可惜功德之力不夠了,今日應該可以有結果了。”
經過五年的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