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李宇帶兵出城應戰,最終將所有的韃子都給剿滅。
而整個的過程也就是這樣的。”溫體仁對著崇禎大概描述了一下。
當然了,更多的是說給朝堂上的人聽了。
“好了,大家也聽到了吧,這一次遵化的士兵可是立了大功的,尤其是王信和李宇,當然了馮志遠也是一樣的,朕要好好的賞賜他們一下,獎勵他們守城有功,更避免了我們京城受到韃子的騷擾。”崇禎對著眾人說道。
“皇上有一件事忘記和你說了,就是馮志遠由于和李宇欺騙了韃子之后,被韃子報復,一門上下被潛伏在遵化城中的韃子殺了,更將馮志遠給抓了出去,最后被殺于城外。
遵化那邊也沒有找到馮志遠完整的實體,最終只能夠給他立了一個衣冠冢。溫體仁上前說道。
具體情況是什么樣子,他大概也能夠猜到。他們這些玩弄權術的大臣可比李宇強很多,李宇這根本就是陽謀,即使大家明白,但是他們又不能夠去說出來,只能夠這樣去承認。
“天妒英才呀,這么一個忠君愛國的良臣就這樣被韃子殺了。這些韃子實在是太可恨了。
給馮志遠按照知府的規格下葬,同時將馮志遠的事跡在全國通報。讓大家去學習。”崇禎對著眾人說道。
在這里面大部分都是他演的,通過錦衣衛和東廠的消息,他也知道李宇和馮志遠之間的不合,更不可能去兩個之間相互合作去坑殺韃子,肯定就是馮志遠已經真的是背叛了。
但是既然李宇沒有這樣說,那他們肯定也不會把這件事情露出來,要不然的話最終損害的是大明的面子。
一個堂堂的知縣都背叛了,那是不是更多的人背叛了。有李宇這樣的借口之后,他感覺馮志遠的死是給大明這邊更加長臉了,所以大家也就默認了這件事情。
“封李宇為游擊參將,王信為副將,統領遵化城的所有軍隊。”崇禎對著眾人宣布道。
“皇上,現在封賞不可啊。我們只是收到了遵化城那邊兒上奏的捷報,而沒有經過實際驗證,不可貿然去封賞,要不然的話到時候查明他們有殺良冒功的話,這個就是我們大明的恥辱,到時候也不能夠撤回了。
我建議派人去查驗完成之后,再另行封賞。”魏徳藻對著崇禎說道。
“魏愛卿,又是你,上次你就認為遵化城那邊是殺良冒功,到最后打了自己的臉。事實也是那樣,遵化的人還是非常可信的,這次你又來說這樣的事情,你可有什么證據。”崇禎有些生氣的對著魏德藻說道。
“微臣沒有任何的證據,但是臣可是一片拳拳之心,就是為了阻止皇上范這樣的錯誤,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而且大家也不想想,韃子是15,000人,這是多么強大的一個力量,就憑借著小小的遵化城就能夠守得住,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我感覺他們大退韃子的可能性比較高,而全殲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這就是最大的漏洞。”魏徳藻繼續說道。
“虛報戰功,虛報戰功。每一次你都說虛報戰功,但是到最后人家是切切實實的戰功。
而過兩天他們就將韃子的人頭運送過來。同時還有大清第一勇士,鰲拜也一塊兒被壓進京。
那就按你說的好了,到時候等他們進京之后,驗明正身之后再進行封賞。”崇禎同意的說道。
他也知道,現在自己盲目的去封賞確實有點意氣用事了。不過剛才他也是在興奮頭上,現在想想魏徳藻說的也對,萬一這些人真的是騙自己的。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請,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