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年袁崇煥似的,對自己夸夸其談,到最后啥事也沒有干成。想到這里以后他對于自己的剛才的話也有點兒后悔。
現在看到魏徳藻也不是那么討厭了,最起碼不至于讓自己后悔。
當然崇禎也沒有反悔,到時候按韃子的數量,他們就可以繼續封賞,反正證據都擺在眼前了嘛,那樣就好處理多了。
“皇上,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我懷疑馮大人的死并不是韃子所為的,還是另有陰謀啊。
遵化那邊對著件事情有所隱瞞。
據我所知馮大人和李宇之間相互非常不對付,甚至說是敵對關系,達不到這樣親密合作的關系。
而即使在面對韃子的時候,馮大人能夠做的也都是送錢送糧,怎么可能去和韃子勾結呢
畢竟還有就是韃子哪里的沖進去的,所以我感覺馮大人的事另有蹊蹺,還請皇上明察。”
崇禎剛對魏徳藻態度好點,他就又爆出一個大雷來。
而這個事情出來之后,讓在場的很多人都顯得有些懵了。
至于說馮志遠和李宇之間的關系,大家其實也都有心知肚明,更何況李宇這樣強勢,這樣的人到哪里都會受到排擠。
而且像馮志遠這樣的人背叛,甚至是為了活命做間諜的是人也不在少數。
就像洪承疇,范文程之類的人,所以等魏徳藻說出這些話來之后,大家其實還是有些心虛的。
不過這個時候大家看著魏徳藻像個大傻子似的。
李宇他們這樣說肯定是為了維護大明的臉面,更重要的一點可能也就是借刀殺人,但是大家能把真相給說出來嗎肯定不能。
而通過錦衣衛和東廠的調查顯示,馮志遠確實和韃子之間有聯系,可能并不是假意的叛國,而是真正的叛國了。
而對于這件事他當然不可能公之于眾,要不然的話他大明的臉面往哪里擱。
甚至說他現在下令徹查馮志遠這件事,到最后把真相查出來之后呢,他如何處置還不如按照李宇這樣設計的,真反正人都已經死了,再說其他的還有什么用。
名聲這種東西在死了之后啥也不是。崇禎也只是敷衍魏徳藻。
“馮志遠之事,已經蓋棺定論,他是遵化城的英雄,也是我們文官的榜樣。
你這是在污蔑馮大人這樣有骨氣的人。不應該在他死后進行任何的污蔑,要不然這是對英雄的不敬。所以這件事不要再提了。”溫體仁對魏徳藻怒斥的說道。
既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而魏徳藻跟個二傻子似的提出來,讓大家顯得有些難看。
“首輔大人,我看這件事情并不是沒有證據的。首先就是趙公公在遵化的時候,馮大人和李宇之間就有著非常大的裂痕。
后來他們又抓了馮大人的兒子,所以他們之間的嫌隙肯定非常大,所以我才有所懷疑呢,這些都是有證據。
所以我才說馮志遠的死的不明不白。”魏徳藻繼續說道。
他好像要證明自己就是對的,但是不管對與錯,現在的結果是最好的,如果再調查出別的事情來,無論是對于崇禎還是對于李宇,都不是好的結局。
即使他們調查出是李宇設計要殺死馮志遠的,但是你能夠說李宇做錯了嗎
更何況如果這樣的事情抖露出來,讓崇禎也非常沒面子。
“魏愛卿,這件事到此為止,馮志遠的獎賞不會更改,退下吧。”崇禎強勢的對著魏徳藻命令他說道。
而魏徳藻不甘心的看了一眼,發現沒有一個人幫助自己,也只能夠無奈的退了下去。Πboγg
而別人的心里門清,知道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大家也根本就沒有上前幫襯的意思,所以馮志遠這件事情也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