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撤軍之前沒有崇禎同意,這有些先斬后奏的感覺,而現在如果再不上奏折子的話,說不定到時候崇禎追究下來,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而吳三桂又不認為崇禎能拿自己怎么樣,畢竟他現在是剛獲得了封賞,同時帶領著這么樣的一支大軍。
雖然說這次有些失敗,但是他帶回來的韃子的人頭數可不少,那比以往可強了很多。
這樣一來相對來說還是有所收獲的,當然了,和李宇相比起來,他差的肯定很多。
畢竟李宇一下子就殲滅了韃子23的部隊。他能夠有著幾千韃子的人頭的收獲,已經算是了不起了。
當然了,他損失的遠遠超過這些人,但是吳三桂卻不以為意,他認為他們是主動攻擊的損失的人數肯定要遠超于韃子。
畢竟防守的時候他們才更有地利,這也算是他們的優勢,在草原上和韃子戰斗那根本就是用兵命來填。
他原來就非常的抗拒,只是說崇禎非要命令他們去進宮,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現在結果也出來了,就是這樣,他們根本就沒有在韃子草原進攻的實力,所以這次戰敗,也算是吳三桂給崇禎提個醒,他們根本就沒有實力去爭討韃子,只能夠去被動的防御。
當然了,另一邊他自己并沒有損失多少的兵力,也就是說兵權還在他手里,相信崇禎估計也不太敢和他去翻臉。
“砰砰砰。”
崇禎見到吳三桂的奏折之后,連摔了幾個茶杯。
“吳三桂這個廢物,讓他帶領整個遼東軍隊他去進攻韃子,他居然給我帶出這樣一個結果。
殺了韃子上千人,然后由于糧草被燒,不得不撤軍,這是什么狗屁邏輯,
他這上千人里面是不是更多的是一些韃子的仆從軍。現在韃子都被我們打成這個樣子了,根本就沒有多少兵力,他帶著10萬大軍去遠征結果就這樣。
虎頭蛇尾,他還能夠做點啥,現在我都有些后悔去封賞他了。”崇禎對著王承恩在這發泄的說道。
崇禎讓吳三桂去進攻打死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就是想向世人證明,他們大明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而趁著韃子被打敗,最好能夠覆滅韃子,即使是覆滅不了,也能夠給韃子重創,這樣一來他們大明也就安全了,同時向外展示了大明的實力。
但是沒有想到吳三桂去了之后卻是節節勝利,一直給自己捷報。
當然后續就遇到了豪格,本來雙方的大戰一場,即使吳三桂損失兵力,這一些崇禎也是能夠接受的。
他并不認為吳三桂有李宇的軍隊那么厲害,所以給他也是非常寬容的。
但是沒有想到吳三桂沒有在這上面吃了多大的敗仗,卻是被燒了糧草而不得已返回回來。
他甚至有時候懷疑吳三桂根本就不想和韃子去打仗,而故意讓糧草那防守薄弱,從而讓韃子燒毀了。
他也就有理由回來了,而這個時候崇禎還拿他沒有辦法,因為他這個理由足夠強大。
畢竟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所有戰爭的一個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是這個是沒有達到崇禎的目的,而且這樣的結果,讓別人看到了他們大明的虛弱。
以10萬大軍征討韃子就這樣被打了回來,這還讓他有什么那樣的臉面,別說和李宇比了,和別的軍隊去比,他們都差了很多。
他現在都能夠想象得到,李宇在山西那邊正在笑話他呢。
王承恩在旁邊噤若寒蟬。他可不敢現在去回應崇禎什么樣的事情,更不敢去替吳三桂去求情。
畢竟現在崇禎正在大發雷霆的,他如果開口的話,估計也就成了崇禎的出氣筒了。
如果說像其他的一些事情,如果出一些主意自己還可以,但是這么大的事情他可不敢去左右崇禎的想法。
“皇上不如我們將溫體仁和孫傳廷兩個人喊過來。兩位大人肯定能夠為皇上排憂解難。”王承恩對著崇禎說道。
這個時候,他只能夠把事情往外推了,讓他去對這件事意見,他可沒有任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