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吃里扒外的人,李宇也絕對不姑息,愿走就走,這算是給他們最后的一點兒寬容了。
這件事情也就以這樣的方式畫上了一個句號,而百姓們現在也知道李宇會替他們做主,所以他們自己也會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被別人欺負。
也算是激起了大家自保的意識。
而另一邊的韃子那邊卻不是特別的好過,畢竟已經冬天了,他們現在卻沒有足夠的糧食,本來的時候他們是想入侵大明,從而圍困京城以后搶奪一些糧食。
甚至是逼迫大明賠償他們一些銀兩或者糧食,但是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他們失敗了。
本來挺順利的一件事情被李宇給破壞了,所以多爾袞對于李宇可是非常痛恨的,但是現在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李宇,所以接下來他要考慮他們怎么安然的度過這個冬天。
士兵損失慘重,百姓沒有過冬的食物。
韃子這邊也是比較凄慘。而多爾袞也是焦頭爛額。
上次他帶病去入侵大明,就是想著能夠搶奪更多的糧食,讓大家可以過冬。
這樣一來可以樹立自己的威望。
畢竟他剛掌權,急需一場勝利來奠定自己的地位。
但是沒有想到結果正相反。自己卻成了別人的墊腳石李宇現在在大明的威望可以說是空前。
而自己戰敗之后,那些反對自己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
雖然現在他們不明面反對自己,但是已經開始是不是的給自己使絆子。
而豪格就是代表。只是自己也需要忍耐。畢竟實力在那,他可不想魚死網破。
以前的時候這些人可不敢觸自己眉頭。
不過現在說這些沒啥用,最主要的還是糧食問題。如果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支持自己。
從而自己的地位也就穩固了。
但是這件事情也不容易。如果說入侵大明掠奪糧食,他們已經失敗一次了。
而且他們最近和大明簽署了條約,如果反悔的話,對他們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
畢竟李宇可是他們的大敵。如果沒有崇禎那邊的配合的話,自己肯定不是李宇的對手
權衡利弊后,多爾袞還是決定不這樣做,要不然是把崇禎推倒李宇那邊,對自己來說可是得不償失。
還有這一點是,即使他出兵去大明搶奪糧食,到時候大明打不過自己,還有李宇呢。萬一到時候李宇出兵,可能就不是山上次簡單把自己打退了。
這樣做,就會引李宇來以牙還牙,那樣他們韃子可就危險了。
別沒有被冬天凍死,卻被李宇給滅掉了。
這樣他們就得不償失了。
這也是他不想和大明鬧掰的原因。
一個是會喪失崇禎這個合作伙伴,另一個卻是成功概率不高,引起的后果他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