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藻德和孫傳庭聞言都表示贊同。他們知道,在這個復雜的政治局勢下,只有通過智慧和策略,才能確保大明的繁榮昌盛。
孫傳庭原本以為崇禎皇帝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因此他松了一口氣。他一直不愿意背負漢奸的罪名,因為他知道這個罪名會給他帶來巨大的恥辱和困擾。只要能夠避免與韃子勾結,孫傳庭愿意做任何事情。
然而,孫傳庭可能過于樂觀了。盡管崇禎皇帝表面上表示不與韃子勾結,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崇禎皇帝并沒有真正采取行動來阻止韃子的侵略行為。他只是在口頭上表示反對,卻沒有采取實質性的措施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孫傳庭開始意識到,他可能被崇禎皇帝的表面言辭所欺騙了。他開始懷疑崇禎皇帝的真實意圖,是否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做出這種表態。孫傳庭感到失望和憤怒,因為他本以為自己的努力和忠誠會得到皇帝的認可和支持。
然而,孫傳庭并沒有放棄。他決定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奮斗,即使沒有皇帝的支持。他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才能真正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全。他決心繼續與韃子進行斗爭,無論結果如何,他都不愿意背負漢奸的罪名。
崇禎皇帝沉思片刻,繼續說道:“除了初次之外,我們必須認識到李宇的野心和實力。如果他不受到遏制,那么最終天下將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因此,這次我們不能讓李宇順利地將韃子打敗。”
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我們可以暗中與韃子建立聯系,提供情報和支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間接增加了李宇攻打韃子的難度,讓他在戰斗中損失更多的實力。對我們來說,這才是有利的。”
崇禎皇帝的話語充滿了智謀和決斷力。他明白,李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他的勢力已經逐漸膨脹,如果不加以遏制,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他決定采取一種間接的手段來削弱李宇的實力。
首先,崇禎皇帝決定暗中與韃子建立聯系。他知道韃子是李宇的敵人,他們之間存在著深仇大恨。通過與韃子的接觸,他可以獲取到關于李宇的重要情報,了解他的行動計劃和戰略部署。這將為他在戰爭中做出明智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崇禎皇帝決定向韃子提供物資援助。他知道韃子在與李宇的戰斗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通過向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資,如武器、糧食和藥品等,他可以幫助韃子增強戰斗力,增加他們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這樣一來,韃子就能夠更好地與李宇抗衡,消耗他的兵力和資源。
最后,崇禎皇帝希望通過這些手段間接增加李宇攻打韃子的難度。他知道,無論是在情報收集還是物資供應方面,韃子都將得到他的支持。這將使李宇在戰斗中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增加他的損失和消耗。而對崇禎皇帝來說,這正是他所期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