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藻德心中明白,朝廷的計策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蘊含著深思熟慮的策略。他們通過提供物資的方式,巧妙地將自己置于旁觀者的位置,同時借助豪格和曹變蛟之間的對抗,達到了削弱雙方的目的。這樣一來,朝廷便能在最合適的時機出手,將韃子一網打盡。
魏藻德對于朝廷的智謀感到佩服,同時也對這個機會心生期待。他知道,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就能夠一舉消滅韃子,為朝廷除害。因此,他決定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等待著最佳的時機到來。
在這個復雜的政治博弈中,魏藻德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執行者,而是成為了一個冷靜觀察、機智應對的角色。他懂得利用這個機會,為朝廷謀取更大的利益。魏藻德決心在這場斗爭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朝廷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那個歷史時期,偷襲韃子這樣的行動在朝廷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由于朝廷的百姓普遍對韃子抱有強烈的仇恨,因此只要有人挺身而出,去與韃子進行戰斗,估計所有的朝廷百姓都會毫不猶豫地支持。
這種情緒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朝廷百姓長期以來所受的壓迫和苦難。韃子作為外來的侵略者,不僅掠奪了朝廷的土地和資源,還對百姓施加了沉重的負擔。他們的統治手段殘酷無情,讓朝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對于這些百姓來說,只要能有機會反擊韃子,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前線。
即使是孫傳庭這樣的人物,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這樣的行動。作為朝廷的一員,他深知韃子給朝廷帶來的痛苦和損失。他也明白,只有通過戰斗,才能保衛朝廷的尊嚴和利益。因此,他沒有任何理由去反對那些愿意為朝廷而戰的勇士們。
然而,盡管朝廷百姓對偷襲韃子的行動持支持態度,但這樣的行動并不是沒有風險的。畢竟,韃子作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擁有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因此,在進行這樣的行動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計劃,以確保能夠取得勝利。
此外,朝廷也需要考慮到偷襲韃子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如果偷襲行動失敗,可能會激怒韃子,導致他們對朝廷百姓進行更加殘酷的報復。因此,在決定是否進行偷襲行動時,朝廷需要權衡利弊,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百姓的利益。
因此,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豪格仍然不敢與朝廷公開對抗。盡管朝廷給予他的支持和資源可能遠遠低于他的期望,但豪格還是必須接受。因為如果一旦他與朝廷決裂,朝廷很可能會與李宇結盟,共同對抗他。在這種情況下,豪格將面臨極大的困境,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
豪格深知,朝廷的力量是無可估量的,而李宇也是一個極具實力的對手。如果他們聯手,那么豪格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他的軍隊、資源和勢力都難以與朝廷和李宇相抗衡。因此,豪格不得不謹慎行事,避免與朝廷產生沖突。
在這個階段,豪格需要盡量爭取朝廷的支持,以確保自己在政治斗爭中的地位。他需要展現出對朝廷的忠誠和尊敬,以期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支持。同時,他還需要密切關注朝廷和李宇的動態,以防止他們結成聯盟,共同對付他。
豪格明白,他不能在這個時候與朝廷翻臉,否則將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他需要保持低調,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在未來的政治斗爭中取得勝利。
初次之外,魏藻德通過這次給豪格等韃子捐贈,實際上也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財富。他巧妙地將原本品質上乘的糧食替換成了低劣的下品,而在其他物資方面也采取了類似的手法。這樣一來,中間的差價都被魏藻德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