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實驗室的全息投影上,不再是荊棘纏繞的兩個選項,而是一個閃爍著幽藍色光芒、結構極其復雜的拓撲模型。
它像一個不斷自我折疊、嵌套的克萊因瓶,又像一個精密到分子級別的囚籠。
周珂蕊站在模型前,臉色蒼白但眼神灼亮如星火,她的指尖不再顫抖,而是穩定地引導著數據流。
“會長,‘折中’不是妥協,是融合。”
她的聲音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清晰,“我們稱之為‘拓撲隔絕接觸與定向湮滅’方案。”
她指向模型的核心部分,那里模擬著一個被幽紫光芒侵蝕的空間:“核心目標不變:理解‘奧米茄碎片’的規則機制,同時確保其徹底毀滅。”
“這個方案的關鍵在于如何‘接觸’而不被污染,如何‘毀滅’而不失控。”
“方案核心一:‘克萊因瓶’特遣隊。”
她示意林寒出聲,這個年輕的工程師立刻上前,展開他設計的防護服結構圖——那正是模型的外殼。
“林工的‘克萊因瓶’拓撲結構防護服,不是簡單的物理隔絕,而是利用現實拓撲扭曲,在接觸者周圍形成一個邏輯閉環的‘信息孤島’。所有進入‘孤島’的規則病毒模因,理論上無法向外傳播或逆向感染,它們在閉環內自我循環、消耗或……被觀察。”
張院士接口,聲音帶著壓抑的激動:“是的!我們結合了量子退相干模型的最新修正版,在‘孤島’邊界制造強大的信息熵增壁壘。”
“不是阻擋,而是讓任何試圖穿透的規則信息瞬間‘稀釋’、‘失效化’,就像一滴墨水滴入沸騰的開水,只不過代價是防護服本身極不穩定,能量消耗巨大,且穿戴者……自身的信息結構也會受到強烈沖擊,意識可能被‘孤島’化,產生不可逆的認知隔離。”
“方案核心二:‘燭龍’之眼與‘奇點’之牙。”
周珂蕊指向模型連接外部的一個光點。
“我們利用‘燭龍’核心在亞空間的殘余錨點,建立一條單向、超維的信息傳輸通道——‘燭龍之眼’,特遣隊在‘孤島’內接觸獲得的一切數據,無論是否被污染,都將通過這條通道實時傳輸出來。”
“這個通道本身是‘只讀’的,斷絕了反向污染的可能。”
“同時,”她的手指移動到模型外圍一個旋轉的、代表毀滅的黑洞奇點,“在udf-7243引力透鏡的關鍵節點,預設一顆‘奇點炸彈’——‘奇點之牙’。”
“這顆炸彈的引爆,并非由外部定時或手動觸發,”她深吸一口氣,“而是由‘燭龍之眼’傳輸回來的特定關鍵數據流自動觸發!”
“觸發條件呢?”
陳麟沉聲問,目光緊緊鎖住那個旋轉的黑洞模型。
“兩個條件,滿足其一即引爆。”
周珂蕊語氣斬釘截鐵,“第一,傳輸回的數據成功解析出‘規則病毒’的核心邏輯悖論或明確弱點,意味著我們獲得了‘中和’它的鑰匙,此時立刻引爆,徹底清除污染源,防止其利用我們的解析進行反制或變異。”
“第二,數據傳輸流檢測到‘孤島’防護即將崩潰,或特遣隊員意識即將被徹底轉化、湮滅的臨界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