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總署,第七星港擴建項目,第三期工程款支付異常。”
另一名“算盤”緊接著報告,“支付節點提前三個月,收款方賬戶在款項到賬后24小時內,分十七筆轉入十七個不同個人賬戶,其中三個賬戶持有人已被列入張宏宇案關聯人名單。”
后勤總署長的臉色變得像死人一樣灰白。
“星港運營,貴賓休息室年度維護費用清單,”第三位“算盤”的聲音響起,“單次清潔費用標注為20萬紅龍幣,經比對同期其他星港數據及市場報價,虛高約1500%。”
“關聯支付憑證模糊不清。”
現場的眾人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此時他們都是在等待著最終宣判的罪人。
只是相比較于張宏宇罪名輕一些而已。
一條條,一項項,精準、冷酷、鐵證如山。
數據不會撒謊,在“金匱”的算力和專業“算盤”的解析下,任何巧妙的偽裝和復雜的嵌套都無所遁形。
簡報室內只剩下審計專家冰冷的匯報聲和越來越粗重的呼吸聲。
當初步篩查指向明確的嫌疑對象時,內務部的“清道夫”行動了。
無需多言,一個眼神示意,兩名被點名的官員就在同僚驚懼的目光中被無聲地帶離簡報室,押往“裁決者號”上臨時設立的“黑石”標準審訊室。
審訊室內,環境與總部“黑石”中心類似,隔絕一切信號。
冰冷的神經采集頭盔戴上,無形的“邏輯悖論審訊儀”啟動。
“解釋epc-7742合同的價格異常。”
審訊者的問題直接、尖銳。
嫌疑人:“那……那是特殊定制型號,包含額外……”
審訊儀瞬間捕捉到邏輯矛盾點下的腦波劇烈波動,發出低沉的嗡鳴警示。
審訊者聲音更冷:“‘金匱’顯示,該型號為標準量產貨,供應商背景你知情嗎?”
“我……我不太清楚
嗡鳴聲更響,腦波圖譜顯示出明顯的欺騙特征。
審訊者:“最后一次機會,誰授意你簽批的?好處是什么?”
在鐵證和審訊儀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下,心理防線崩潰往往比預想更快。
崩潰的供述、悔恨的眼淚,與張宏宇當初在總部“黑石”中心的情景如出一轍。
口供被完整記錄,成為證據鏈上新的、沉重的一環。、
“裁決者號”只在昆侖港停留了五天,而這五天里共有三名高級官員被直接逮捕,押回總部候審;七名中層管理人員被停職審查,接受進一步調查;超過二十份可疑合同被當場廢止并立案。
所有涉及張宏宇案的關聯賬戶和資產,無論藏得多深,都被再次梳理、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