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就是這種樓房類型的,這樣的房屋自然不是你可以永久居住的。
想要居住這種房子,那么你就必須要做出貢獻,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雖然一開始有一些人被分到了這里,但是等到后期如果他們做出的貢獻不夠的話,也會被這里趕出去的。
而除去這種居住環境最好的以外,剩下的就是一些類似于集裝箱的房間了,整個房間的面積也就五六個平方。
通常也是居住23個人。
但是整體的環境比起大樓自然要差了很多。
不過好在也能勉強讓一家人活動開來。
而這種房子非常的密集,并且排列也比較整齊。
通常情況下和樓房差不多,占地面積的區域能夠住下上萬人。
實際上細算下來,這也就是一棟大樓的占地面積而已。
還是普通的居民樓的占地面積,所以在里面的話相對而言會比較擁擠,但是比起第3種膠囊房的話則就完全不是事了。
膠囊房的大小自然不言而喻,非常的小。
只夠一個人在里面睡,雖然一些基礎的設施這里還是有的,但是非常的不方便。
不過對于這一些人來說,至少也能夠勉強維持了。
總而言之,這一些房子經過合理的設計,讓他們的占地面積并不是特別的大。
畢竟在某一些城市,一個小區也就占那么點地,居然也能夠住下兩三千萬人,而飛船內的空間利用率自然是比小區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住下200萬人并沒有多大的難度。
如果不是考慮到飛船除去生態區以及居居住區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區域需要布置一艘飛船,塞個千萬人還是能夠塞下去的。
但是很明顯這是不現實的,畢竟說的直白一點,這些飛船是需要讓這些人長久穩定的在這里居住的,而并非是短期內居住,所以很多東西都需要考慮進去。
就拿膠囊房子來說,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住的習慣了,至少這一些人也需要拿一些時間去做一些相對而言比較舒適的房子,所以有一片區域專門就是用來做這么些的。
這里的房子每天都需要支付一筆費用,同樣的這里的房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讓這一些居住的膠囊房子的人能夠偶爾有幾天享受一下。
總而言之,像這種需要長期居住在里面的飛船,很多東西都需要考慮進去的。
就這樣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這些帶著第1批逃亡者的飛船順利的完工了。
被選中的人帶上了他們的各種工具和行李,踏上了飛船前往了遙遠的太空。
飛船離開的這一天,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這些飛船上面,同時在飛船內部眾人的生活情況也會傳回藍星。
而隨著第1批飛船的建造完成,第2批飛船自然也在加緊的趕工中。
同時為了確保更多的人能夠順利的離開,藍星這邊又開啟了一個新的計劃。
現有飛船改裝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