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是個奇才,江兆輝是知道的。
他用大半年的時間,在臨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這位傳奇少年的大名,已隱隱超過趙秋城。
街頭巷尾,茶余飯后,談論的都是他。
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中醫書的女兒江易過年回來時,都打聽過他。
那還是過年的時候,過完年,他創造了更多的神話。
也許他對中醫確實有天賦,對研究藥物有天賦。
可易家中醫學里,最考驗人的是易家針灸學。
易家針灸學也是華夏針灸學傳承最完善的。
當年,他也跟著師父學了很長時間,現在也只能說略懂。
“還行吧。”
易飛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總不能說比爺爺手法要好些。
知道的針法也比爺爺要多些。
針灸雖然只是輔助療法,但對很多疑難雜癥有效。
就像楊葉的腰傷,她到哪治都很難除根,西醫更是只能治標。
但易家針灸術配合藥物治療,就能很快給她除根。
易飛自我感覺,他恐怕是整個華夏針灸術最好的了。
馮青山說道:“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易飛的針灸術比我高明的多。”
他去年給易飛安排過針灸,也見過他施針。
估計自己再練五十年,也比不上他。
江兆輝更覺驚訝。
但他知道師父的脾氣,師父絕不會為某個人說謊,而且師父極其自負,如果不是真的,他絕說不出易飛針灸術比他高明。
哪怕易飛是他親孫子也不成。
易飛說道:“爺爺過獎了,易家針灸術最重要的是針法,只要記住了,多加練習就行,我和我師父陳一凡從小學武,指力、腕力是別人比不了的,自然學針灸要快些。”
他還能說什么。
指力和腕力只是基本功。
想學好針灸光有指力和腕力可不行,那玩意得天賦。
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好的。
他有天賦嗎?
易飛自己也不知道。
他針灸水平高,只是因為他針灸時,如何下針、如何收針,這些好像深刻在了腦子中,似乎雙手根本不受他支配。
他這種情況不可復制。
江兆輝要是想學,他可教不了他。
腦子中的那些金色星星,又給不了他。
江兆輝又問了易飛許多中醫學的事。
易飛都回答的張口就來。
江兆輝雖然和馮神醫學過幾年易家中醫學。
易飛腦子中的易家中醫學,比馮青山寫的那本內容多了一倍還多。
這些問題怎么能難住他。
他想他把改編后的《易家中醫學》拿出來時,包括馮爺爺才能一窺易家中醫學的全貌吧。
江兆輝聽了易飛的一席覺得,他是不是中醫比師父造詣高,他不敢確認,但從中醫上來說,他肯定比自己造詣高得多。
醫學是相通的。
師弟的一番話,對他啟發也很大。
江兆輝嘆道:“師弟,你不當醫生可惜了。”
易飛才十六歲啊。
他要是到大學再深造幾年,絕對的名醫。
他這樣想,并不是貶低的易家中醫學。
只是大學里學的知識更全面、更系統。
易飛輕笑道:“我更喜歡賺錢。”
他醫學的知識是被會學會的,無論如何都喜歡不起來。
江兆輝笑道:“當醫生也能賺錢啊,你想,一個億萬富翁,馬上要死了,就你能治好,你要多少錢他不給?”
醫院的醫生工資低,外塊少,那是他們自己本事不夠。
江兆輝曾到給一位瀕死的病人做手術,用得是江城醫科大學的手術室。
手術成功后。
家屬給了他三萬塊錢的紅包。
四年前的三萬塊錢,他收得心安理得,病人又不是在人民醫院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