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惠昕說道:“沒事,你有什么項目盡管去做,錢不是問題。”
兒子是需要錢,所以一直不好意思開口吧?只要是錢就好辦。
她有個秘密,沒有告訴過別人。
易飛如果有什么項目的話,她根本不用調動章氏或苗記的資金。
章氏和苗記雖然都是大的集團,可真要調現金,也就那么回事。
易飛的投資還在國內。
估計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他畢竟還是孩子,幾千萬都覺得是巨大的數額,才這么正兒八經地問。
幾千萬……
“我沒有什么項目需要投資,就算再投資幾條最先進的電器生產線,每條最多也就幾百萬美金。”
易飛說道:“我覺得有一個項目如果您去做的話,操作好了,幾年內應該能賺很多錢。”
現在又不是二三十年后。
投資一條生產線動不動需要幾千萬,多少個億。
一條全部引進國外生產設備的冰箱生產線,也就兩三百萬美金。
明年,他就能掙來很多條生產線。
趙麗麗一看易飛的表情就知道可能有什么所謂的卡“bug”。
易飛要告訴媽媽,他一直說想辦法讓媽媽掙些錢來彌補她。
趙麗麗走過去把餐廳的門關上,并反鎖了。
這些事最好還是不要讓別人聽見,楊葉和雪城哥也不行。
苗惠昕看看易飛,又看看趙麗麗,“什么項目這么神秘?”
就算他們有什么內部消息,也不用這么小心吧。
這是在家里,又不是公共地方。
他們能得到的消息,趙雪城和楊葉想知道應該也不難。
易飛說道:“從去年,趙總就派人去了西北老大哥那里,效果還不錯,前不久拿了兩個不少的訂單,里拐外拐我們能掙不少錢。”
他真的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他又不是預言家。
說出來,她得媽媽相信才是。
苗惠昕愣了下,“上次來的時候,聊天的時候我聽你說過,從貿易上說,確實是個機會。怎么,需要資金還是人脈?我可以幫你和趙總。”
兒子的切入點確實不錯。
那里缺乏輕工產品,但不缺乏重工業品和資源。
物資倒騰到國內,以趙總的人脈,確實有不菲的利潤。
章氏雖然也做貿易,也做能源,但并沒有和西北老大哥有多少關聯。
那個地方以前是進不去,現在太過混亂,投資環境遠遠不如內地。
如果自己去做這些生意,倒不如讓趙總和易飛做,他們需要資金和人脈,自己提供些幫助就是。
易飛說道:“不是,我和趙總不需要資金,現在也有點人脈,我給媽媽的建議也不是在那里做貿易,而是做金融。”
這玩意真的不好描述。
并不是這件事難表達,而是表達完了,媽媽是否相信,還有如何向她解釋。
他一個高中生談金融投機,誰會信。
苗惠昕有點不明白,“金融?”
章氏在歐洲的產業主要在西歐,她并不太關心東歐的一些事情。
易飛還懂金融?
他還了解東歐的行情?
章氏也做金融,主要投資在能源和礦產上。
“1980年,約翰加爾通先是對作為帝國最薄弱的點,柏林墻作出預言,認為它將會在十年內倒塌,西北老大哥也將步柏林墻的后塵。”
易飛說道:“再過一年多就十年了,我估計三四年內西北老大哥就將解體,而在這個程中,將有機會從中大賺一筆。”
他其實對金融投資并不懂。
至少他認識周書文之前是不懂的。
認識周書文之前,也就那幾年種菜時攢了點錢,那點錢連在津城買個小戶型的房子都不夠,根本從沒想過資本運作,甚至他連炒股都不會。
周書文不但經營電器,她的財富其實大部分來自己股票、房產,也可以說是投機。
她對資本市場的了解遠遠比電器市的了解多得多。
對那些金融寡頭的發家經歷都非常清楚。
她經常對易飛說,如果她早生多少年,早就是千億富婆了,她經常暢想如果是她,當年在西北如何運作,如何抽身,而且把版本不停完善。
易飛都不知道,她出于什么心理反復推導那些已經過去二十年的事。
他聽得多了,自然也覺得她說的非常有道理。
只是世上沒有后悔藥,91年的周書文也僅僅16歲,還在讀高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