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惠昕以前想投資麗飛集團、投資青江集團說實話只是想幫兒子完成他的愿望。
至于發展到何種程度她并不是太關心。
反正她有錢,就當彌補這么多年對易飛的虧欠了。
當然,她也相信易飛能做好。
只是對兒子莫名其妙的自信有點懷疑。
想把公司做大、做強沒那么容易。
章氏和苗記的成功雖然是兩代人的努力結果,但很大程度上也有一定運氣成分在內。
現在,她則是充滿信心,也明白了易飛的自信來自哪里。
易飛經歷過,他選擇的肯定都是他熟悉的行業,而且能夠成功的,她并不在乎自己擁有多少股份,自己的早晚還不是兒子的。
五千萬美金的現金夠他折騰一陣子了。
花沒了再投就是了。
她也知道,花錢的大頭在生產線上。
易飛沒有拒絕。
他不是白白接受媽媽的贊助,他相信假以時日,麗飛公司25%的股份價值一定會超千億。
僅從投資上來說,媽媽絕對是有賺無賠。
易飛說道:“媽,我建議你將在深市的兩個電子廠合并,做代工很有前景,我想成立個電子技術研究中心,有新產品后可以找您代工,具體如何操作,我可以給您寫個方案。”
盡管他對如何做好一個電子代工廠也不是特精通。
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大約還是知道一些的,也許三十年后這不算什么。
但放在現在,就是非常新穎的了。
至少能給媽媽指明一條如何經營的道路,讓她少走一些彎路。
苗惠昕說道:“章氏在60年代初就開始投資電子工業這塊,最早生產收音機,后來也生產集成電路,但始終發展的不溫不火,尤其是進入80年代,章氏更看中化工、炒樓、炒金融,對于需要費心費力、沉著發展的電子制造業已經不太感興趣。我掌控章氏以后,想重點發展電子制造業,可效果并不太明顯,你如果有好的思路,當然最好了。”
她知道電子行業肯定會高速發展。
可港城的電子工業大多都是代工,很少投入資金研發,章氏也一樣。
她在深市合資兩個小電子廠,效益也一般。
不用易飛說,今年也會把兩個電廠合并。
爭取搞成獨資的企業,加強管理。
連被兒子都譽為天才的周安,公司都給逼走了,再不改變恐怕也就那樣了。
她對章氏電子何去何從也沒有具體的思路。
走的還是以前的老路子。
易飛如果有好的想法,當然是最好了。
就算做砸了也沒有關系,大不了章氏砍了這塊。
易飛說道:“電子行業,要想取得成就,確實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而且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港城在這方面的支持還是不多,所以造成港城的電子產品很多,出貨量也非常大,但很少有自己的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我原來并沒有想在這個行業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想研發一些小的電子產品,賺些快錢,因為周安想去研發顯像管,我告訴他研發顯像管不如研究液晶顯示器,也沒下定決心,由于臨大的一個研究生感興趣,那試試也可以,所以就想成立個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大力發展電子技術。”
如果通過金融投資來賺錢,那將不再缺少資金。
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操作一把,那來錢就太快了。
投資將不是幾倍、幾十倍的收益,而是幾百倍,甚至幾千倍。
倒是可以在電子技術上大展手腳,有資金就不缺乏人才,尤其是十年后,有大把的研究生、博士生。
不要以為外國人怎么樣,華夏人才是最聰明的,看看以后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獲獎人就知道了。
苗惠昕說道:“那就成立,我覺得電子技術前景廣闊。”
不就是資金嗎?不成問題。
有了資金,人力總能有辦法的。
易飛問道:“章氏的化工主要什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