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沒準備非得讓關副府長接受自己的觀點。
現在是紡織工業最鼎盛的階段,一兩年后就開始走下坡路。
下世紀,改型成功的紡織工業才會再一次崛起。
但現在說那些幾千、幾萬的紡織廠,很快就進入連年虧損,大部分都要倒閉,別說關副府長,哪怕主管紡織的那些領導都不會信。
這個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同意建紡織工業園區就行。
有了工業園,受益的不僅僅是臨東政府,首當其沖受益的是苗記。
當然。
這個事不是他要成立個公司那么簡單的,畢竟工業園區市府要投錢的,你總得建好配套設施,把路橋修好。
保證水電暢通吧。
這也是易飛想讓市府建一個工業園區的目的之一。
要不然,苗記要多少投資在基建上。
易飛和關云濤、劉建軍又討論了工業園區招商優惠政策等一系列問題。
關云濤和劉建軍對這些并不懂。
易飛也只是見過,聽說過,具體的操作遠遠沒有他對運作公司熟悉。
周書文的電器公司也不在開發園區。
他只是去過一些開發區,看到過一些招商廣告。
也聽周書念叨過有的園區給她打電話,想讓她搬過去,有哪些優惠條件。
可那是二十多年的的事情。
生搬硬套肯定不行。
但兩人越聽易飛講越覺得有道理,有些和現在南方國家設立的經濟開發區相似。
這就是說,和國家現行的政策并不相悖。
這就好辦多了。
很多觀點上,三人的意見很快達一致。
用了幾天功夫,經過多次修改,關云濤寫了向省府早請成立臨東市開發區紡織工業園區的申請書。
唯一讓關云濤顧慮的是,這個紡織工業園區并沒有把市紡織一廠、紡織二廠、市紗廠包括在內。
總讓人感覺,臨東市的紡織工業人為劃分為兩個團體。
以幾家國營紡織工廠為一個團體。
以苗記為主的新型紡織工業為另一個團體。
當然,這沒有啥大問題。
那幾家國營大廠也看不上苗記。
紡織工業園區第一期園區的面積并不大,只有兩平方公里。
也就是三千畝地。
搞得大了市府也沒錢投資,一時半會也拉不來那么多投資者。
搞大了不如搞精。
易飛沒有和關副府談別的,甚至易濟堂要重啟都沒有談,盡管江兆輝一直在催。
也沒有說要正式成立旅游公司和費萊電子公司的事。
好讓關副府長安下心來搞開發區的事。
他和劉建軍去了劃為紡織工業園區的地方看了看。
青江紡織廠原來就在遠郊,再向東有大片的空地。
易飛看中了青江紡織廠東邊的幾百畝地,可以把苗記的工廠建在這里,現在還得靠市府批地,至于怎么批,那就是市府的事了。
想要買地皮使用權,估計得明年。
現在有關民營企業的政策還比較曖昧。
也就剛剛頒布了民營企業的相關法制條文,民營企業才在法制上被認可。
而完全合法,那還得幾年。
別看麗飛公司都自稱集團了,其實從根本上還是算做個體戶。
雖然掛在易遙的名下,嚴格意義上,她都不算法人。
新注冊的麗飛公司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公司,已經十八歲的易飛才是法人。
------
易飛接到胡三的電話。
他也沒想到,苗子軒居然跑到余家嶺去了。
不是說這家伙啥事都不管嗎?咋得關心起麗飛公司的事了。
余家嶺又沒啥好玩的。
胡三解釋道:“不是苗總要去,是同行的梁總要去。”
易飛想了想,“你告訴余總,他們想參觀什么就參觀什么,想問什么就回答什么,據實回答就是了,我現在趕去余家嶺。”
他本來這兩天就要去趟余家嶺。
準備把菌棒生產車間搬去余家嶺,建在蔬菜基地旁邊,本來就是臨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