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光環顧了下四周,問道:“易飛,這些都是你設計的?不是趙總設計的?”
這些大棚確實設計精巧。
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
他剛才還想說,蔬菜的種植最怕的是積壓。
結果易飛說,麗飛公司有運輸公司、有深加工廠、有批發中心。
按他的說法,這個基地不是簡單的種植,而是一個產業鏈。
易飛是如何在一年內完成這些的。
肖振光不懂農業種植。
他也知道這中間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考慮。
趙麗麗說道:“叔叔,麗飛就是趙麗麗和易飛,公司我倆各占一半股份,和我小哥沒關系,麗飛所有的產品都是易飛設計的,當然,這些大棚是小哥投錢建的,去年,我倆沒那么多錢。”
易飛想不想顯擺不知道,她可是想在未來公公面前顯擺。
不偷不搶的,怕什么。
肖振光問道:“這些大棚一年能賺多少錢?”
雖然問得很不禮貌,但他還是想知道。
“就這些大棚,這兩三年產值能達到三四千萬吧。”
易飛說道:“麗飛公司正在把這些技術免費推廣,過幾年,種的人多了,就沒有這么大的產值了,北方現在冬天蔬菜很貴,蘑菇一直都貴。”
如果僅僅種菜,那是沒幾年賺頭。
前世的六七年后,他在津城和劉武承包了六個大棚,有也十來畝地了。
一年純賺也就每個人幾萬塊錢。
當時已經覺得很賺錢了。
肖晨晨有點吃驚,“哥,你是說你一年就種這些地就能掙三四千萬?”
她不太信。
她雖然沒去過農村,可也知道農民現在還很苦。
要是能賺這么多錢,就是幾千人分,也很富了。
萬元戶也沒多少吧。
爸爸一年也就掙幾錢塊錢。
她雖然小,也知道這么大的地方,住不了幾千農民。
“賺不了那么多錢,還有成本呢,工人工資呢。”
易飛說道:“這幾年種植利潤高,主要是因為成本低,人工費更低。這純粹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相對來說真的不太賺錢,只有大面積推廣出去,可以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我才能賺更多的錢。”
就目前來說,也沒有電器公司和服飾公司賺錢。
卻是工人最多的。
肖晨晨不理解了,“你不是說過兩年種得人多了,就不賺錢了嗎?”
一會說賺更多的錢,一會說不賺錢,到底啥意思啊。
“過幾年我就不種地了啊。”
易飛笑道:“種地我能種多少?我到時候賣農藥,賣化肥,賣種子,賣相關設備,建食品深加工廠,兩個月前,麗飛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研究出一種新型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術,國外都有人想買呢,我不想買,我要和他們換技術。”
他還以為這項技術推出以后,會在全國引起巨大的反響。
事實上并沒有。
想想也是,那些專家學者怎么可能瞧得上一個私人建的研發中心,怎么可能瞧得上名不見經傳的方凡。
瞧不上就無視你,大家裝著不知道是最好的辦法。
看你能跳多久,跳到什么時候。
倒是國外的一些公司感興趣。
輾轉找到方凡,說是有合作的想法。
錢,易飛不在乎,他們能出多少錢?幾百萬美金?
倒是有些技術可以做些交流。
肖振光對易飛有些刮目相看了,難怪關副府長說他眼光長遠。
把技術免費推廣出去,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但大家只要好好想一想,易飛做的是最正確的選擇。
他說得對,他能種多少地?推廣出去,他真的能賺更多的錢。
肖晨晨似乎懂了,似乎又沒懂,但她知道了,瑩瑩姐并沒有騙他,哥哥真的會掙錢。
易飛領著肖振光參觀了研發中心。
肖振光發現麗飛生物技術公司確實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公司,研發中心還有退休的專家、教授、研究生、本科生、還有不少的中專、技校畢業的技術員。
一切都井井有條。
他們從麗澤路出來,剛上青山大道卻看到鄭韻開著桑塔娜過來。
趙麗麗隔著玻璃大喊,“小鄭,跟著我們車走,我們去看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