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和陳文杰坐在易園中的一個小亭子下聊天。
易園是易飛為易遙新建的住處。
西側是小陽湖,東側是剛建成的臨東市明清家具博物館。
北邊是易遙兒童福利院,南邊是正在建的易家別院公園。
陳文杰說道:“易飛,你這易園不錯。”
院子足足有二十畝。
是一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新中式院落。
院中綠樹成蔭,花香陣陣。
和傳統的北方四合院不同,倒是有一些江南建筑的風格。
院中又套著院落。
每個小院落建筑風格又有不同。
這家伙的膽子可真的不小。
別人就是有錢,也沒有他這般高調。
易飛說道:“這里本是易家別院的一角,我奶奶把諾大一個易家別院和小陽湖無償捐給了臨東市府,由苗記出錢,重新恢復當年易飛別院的風采,做為旅游景地讓大家參觀,也算是為臨東市的人文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她年紀大了,就留下這么點地方,也算是她對譚爺爺的最后念想。”
他沒想到陳文杰陳老上午突然從省城來了臨東。
連個電話都沒有打。
同來的廖志說陳老是昨天中午和孫女陳雪寧抵達到省城的。
今天一早就要來臨東,說是想在臨東住一段時間。
關府長和自己商量,干脆把陳老安排在剛建好不久的易園。
不然,真沒有安置他的合適地方。
易園五月份才建好。
爺爺、奶奶、姥姥也是剛搬進來不久。
院中又建了五個小院,中間挖了一個人工湖,把小陽湖的湖水引了進來,說起,目前至少東江省都沒有如此別致、清新的院子。
關府長還說,陳老來臨東,多半是找自己的。
雖然陳老和臨東有淵源,四十年來,也沒有來過臨東。
突然來臨東,想來也是和自己有關。
他住在易園當然沒問題,讓趙爸爸和趙媽媽也搬過來陪著他。
反正有的是住的地方,再來二十人也住得下。
陳文杰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不用和我解釋,只要手續齊全,你就是建得再好些,面積再大點,也沒有關系。”
他都建好了,還能說什么。
易家一門五烈士,只要易遙活著,誰都不能指三道四。
本來就是易家的產業,又沒有花國家一分錢。
易家別院又是苗記拿錢修繕,捐給市府。
易飛的媽媽五月份為帝都亞運會捐款一個億港幣,麗飛公司以易飛個人的名義捐款一千萬人民幣。
誰會拿這個院子說事?
再說,這院子名義上還是易遙的。
易飛說道:“陳爺爺,你不早說,早說了我就把明清家具博物館換個地方建了,把易園的面積再擴大些,現在有些擠。”
說擠是開玩笑了。
建的時候,把小陽湖填了一些,易園都有二十畝了。
小哥都說多少有些過分了。
他倒不在乎。
過些年,在帝都的市中心,都有人建點十來畝的四合院。
臨東有個二十畝的院子怎么了。
有各個部門的批文,又不是違章建筑。
“你可得了吧。”
陳文杰說道:“住這么大的院子,你自己不嫌累啊?差不多就行了,明義上是易遙的家,實際上還不是你小子的,我聽說在市中心你就有個超大的院子,你住得過來嗎?”
也就是易飛。
又是建學校,又是捐款,公司也是正兒八經的生意,運營也規規矩矩。
尤其是飛來電子公司的強勢崛起。
他做點出格的事,大家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省里告他的信都可以裝一麻袋了。
帝都都有人對他有非議。
只是他貢獻巨大,目前已經建了十所希望小學,國家也準備近期在全國推廣這一模式。
他將成為全國的模范。
在這個節骨眼上,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是小事。
易飛說道:“陳爺爺,關于這事咱可得說清楚,我在朝陽路一號院的家也不能算我的,是我媽媽的家,她很少在臨東,我和小哥才住在那,易園是奶奶的,說起來我現在連個落腳地都沒有,也不能說沒有,麗飛公司和市機械廠有合作,他們給了我幾間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