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玥覺得,陳思寧就是個惹禍的簍子。
說工作就說工作,說房子就說房子。
哪有那么多的廢話,這種話當著易飛的面說,讓他怎么接。
趙麗麗沒上去撓她,算她運氣好。
喜歡就喜歡,還不是那種喜歡,一個女孩喜歡男孩,還能是哪種喜歡?讓人聽著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再說下去,誰知道她會說什么。
陳思寧對管理公司很有一套,比自己還要強。
就是小孩脾氣,有什么說什么。
易飛接過文件袋,并沒有打開,“我對玻璃基本上也是外行,主要還是看郭老師的。”
他只知道哪些玻璃利潤高,大約的研發方向。
具體細節就不是太清楚。
以他現在的腦力開發程度,如果靜下心來去研究這個,肯定比別人要快的多。
可是沒有必要。
人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
也沒有必要非得領先別人十年二十年的。
始終比他們先進點就行。
郭書懷兩次去國外學習、考察,以他對玻璃的精通,哪怕對方藏著掖著,他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他又是個研發狂人,由他帶領一些研發人員,未來讓飛靈玻璃廠在玻璃行業占有一席之地是沒有問題的。
不能只占一席之地,要做到行業的龍頭老大。
郭書懷無外乎多要點研發資金,多要點先進設備。
這些都是小問題。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說不上是問題。
鄒曉玥把一年來飛靈玻璃廠的進度做了個簡單匯報。
不同于剛陳思寧記帳似的匯報。
她說的主要是研發、生產線等技術上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的一些方案。
主要說的是研發中心。
飛靈玻璃廠現在研發中心已經有四十多人,郭書懷原來帶領的二十來人,他又挖來了幾個退休的這方面的專家以及新近大學畢業的二十來人。
人是不少了。
但大部分缺少研發經驗。
尤其是新加入的大學畢業生,雖然專業相當,但還需要時間經累學識、經驗。
四十多人的研發中心,年齡搭配也合適。
對一個工廠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但這不是郭書懷的目標,也不是易飛的目標。
易飛等鄒曉玥講完了,和她探討一會,才打開了文件袋。
文件是郭書懷手寫的,厚厚的一本。
易飛書快速的翻閱著,主要內容是他對汽車玻璃、光伏玻璃等新型玻璃的理解和發展方向,最后提議應該進一步加大飛靈玻璃廠研發中心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他有信心經過數年的發展,飛靈玻璃不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定玻璃生產公司。
不用看,他就知道,這個研發狂人就是要人要錢的。
不過,他喜歡。
郭書懷的見解很前前瞻性。
易飛不太精通玻璃的研發,但對一些特新型玻璃材料的發展還是清楚的。
主要是前世偶爾看到或聽到的一些信息,當初可能過個兩天都忘記了,現在卻能記得清清楚楚。
易飛合上文件,“曉玥姐,郭老師提出的要求盡量的滿足他,尤其是資金方面,飛靈的資金不夠的話,就向曲總要,飛靈隸屬青江集團,只是人員這方面我幫不上太大的忙,麗麗的材料研發中心也才四五十人。這個事得你和郭老師解決,有才華的就想辦法挖來,郭老師認識那么多專家學者,想辦法弄到江城去啊,一名專家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就賺大了。”
想把企業做大做強。
人才才是最關鍵的。
有些項目現在挺賺錢,但要是不發展技術,過幾年一毛錢都賺不到。
這就是很多公司曇花一現的原因之一。
只是麗飛公司現在也缺人。
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
鄒曉玥說道:“郭老師還是能挖到一些人的,但是他有些顧慮,他和我說過,再挖一些人來,搞得飛靈玻璃公司研發中心好像成他個人的了,怕小易總有想法。”
她自己是沒有這個擔心的。
易飛的眼界,她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