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元軍軍紀嚴整,兵刃銳利,士兵的精神面貌與斗志也與之前遇上的韃子軍隊不可同日而語。對面的統帥也根底扎實,無論是臨陣指揮,還是隨機應變,都有很高的造詣。
這令朱元璋部隊的前進腳步受到很大停滯。朱元璋手下軍隊在這兩城與這兩股元軍交戰許久,有勝有敗,糧草物資、有生力量都消耗不少。
好在徐達天生帥才,又得了武穆遺書,常遇春更是大明頭一號的沖陣猛將。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在李善長的坐鎮之下,朱元璋后方固若金湯,物資產出一應俱全,這也給了徐達和常遇春征戰的條件。
兩個月以來,在經歷無數次會戰碰撞后,終于徐達先克太平,常遇春后下蕪湖,打出了一場大大的勝仗。打的韃子向南跑去。
進城之后,朱元璋喜滋滋地拉來一個少年,跟楊規介紹“楊老前輩,快來看元璋的好兒子沐英,叫楊爺爺。”
少年跪下給楊規磕頭,“楊爺爺好。”
朱元璋在旁邊不停夸贊,“此戰他每戰必先,有幾次甚至沖在了常遇春的前面,調兵遣將上也很有天賦,徐達賢弟也很稱贊他啊。哎呀,楊老前輩,您老看我這義子干兒如何啊”
楊規樂了“好啊,你兒沐英,有大帝之姿”
啊這
沐英嚇得小臉煞白,“刷”地一聲就給朱元璋跪下了,“干爹,絕無此事啊干爹沐英一心忠誠”
朱元璋也呵呵訕笑,把沐英扶起來,“看你嚇得,楊老前輩跟你開玩笑呢”
但作為一個梟雄,他心中卻開始犯嘀咕。
“誒我可不是開玩笑,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楊規跟了朱元璋大半年,尤其是最近幾個月,一直都是軍陣對仗,根本沒有什么武林高手來刺殺的事情,他閑的神經病都要復發了。
最近他看看朱元璋隊伍已經搭好,也沒有武林高手來襲擊,他已經準備要走了。臨走之前當然要給自己找點樂子。
沐英作為大明朝為數不多死后被封的幾個異姓王,絕對是深得朱元璋信任,作為大明朝的鎮邊王,沐王府世鎮云南,除了姓朱的之外,唯一敢叫自己王府的人家,可見朱元璋對這個由自己跟馬皇后一起養大的孤兒有多信任。
但朱元璋終究是多疑的,雖然他不會因為這句話就疏遠沐英,但這一句話卻能讓他自己折騰自己好幾天。
這都是樂子啊
看著朱元璋上躥下跳、抓耳撓腮地試探沐英被發現,讓馬氏拽著耳朵一陣訓斥,楊規就感覺很爽。
第二天楊規跟朱元璋告辭,“小朱啊,我看你也沒什么事情,發展的挺好,我走了啊。”
“別啊”朱元璋本來還在為剛下兩座城而高興的心情一下子沒了底,“楊老前輩,您可不能就這么拋棄我。”
“主要這么久了,這不是沒啥武林高手來襲擊你么”
說曹操曹操到,楊規話音都沒落,忽聽得身后傳來兩下丁丁異聲,三人打破屋頂落了下來,每只手中各拿著一條兩尺來長的黑牌,只聽中間那身材最高之人朗聲說道“明教圣火令到,東土教主還不下跪迎接,更待何時”
“哈哈哈”令三人驚詫的是,這個明顯沒什么武功的東土教主,不驚反喜,大笑道“這不就來三個楊老前輩,您可不能走”
“哦,波斯云風月三使啊。”
楊規點點頭,難怪帶張無忌出海的時候沒見到,他的到來改變了許多時間點,可能出海時這三人根本就沒來到中原,等他們來了,教主已經變成朱元璋了。他也沒多想,這幾個廢物,隨手也就打發了。
三使見楊規和朱元璋根本沒有理自己的意思,勃然大怒,三人配合,伸手照著朱元璋就抓,身法武功,果然詭異。
朱元璋沒有絲毫反應,眼看就要被擒住,流云使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們一路東來,只要圣火令武功一使出,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