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兵不說是如神,但說一句熟讀要義是沒問題。他知道這個狀態下的十萬大軍,自己非但不能怪罪他們,反而還要安撫,否則的話,自己的人頭恐怕就要出現在慕容復的桌上。
但是就算他有心安撫,可失去了契丹本土的遼國軍隊,就像是無根浮萍,飄蕩不定。
沒錯,耶律洪基是盡起舉國六十萬大軍,可本身中原這片土地上還有趙宋的軍隊呢,盡管皇帝禪讓給慕容復,但軍隊還沒接收,他們仍然在中原的土地上生存,給遼軍帶來了不少麻煩。
還有各地的反賊、反王,大部分是投降了,但這臭賊不事生產,每天尋釁滋事,對耶律洪基來說反而是一種莫大的負擔。十二路反王是一個沒投降,干耶律洪基干的最兇的就是方臘和宋江,正面戰場打不過,就打游擊,劫掠補給。
耶律洪基不可能把六十萬大軍放在一座城池之中,但散著放會被不停地騷擾和打擊,聚集在一起,后勤補給又不夠。最后勉強占住了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和淮南西路,按北宋來說三個省的地盤。
從那么大的大遼變成只有三個省,耶律洪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他召來耶律重元,說道“皇叔,有什么招兒就趕緊使吧,送家里孩子逃出去。朕估摸咱們大遼長不了啦”
耶律重元心中鄙薄,還用你說我家子孫早就讓我轉移出去,這會兒估計都到波斯了
但他面上不露聲色,反而一把攥住耶律洪基的手,雙目含淚“洪基,祖宗基業不可棄,要走一起走。就算地盤沒了,可幾十萬契丹好兒郎,都是咱們帶出來的,咱們就算不能帶著他們回去,也得帶他們活下去啊”
“皇叔,朕曉得,朕曉得”耶律洪基感激涕零,我大遼還是忠臣多啊
然而眾正盈朝的大遼終究是日薄西山,耶律洪基一問就是與大遼共存亡,耶律洪基視線一離開,他們就拼命轉移自己的財產、子孫后代。
原本的大遼被這么掏也經不住,歷史上的遼國在二十多年后也被金滅亡。何況現在經過換家之后,只有三省之地的無根之萍,哪里經得住這群碩鼠加大功率的挖墻腳
最終在無比吃緊的情況下,耶律重元代表遼國貴族們向耶律洪基提議,與燕國進行大決戰,畢其功于一役,賭下全部籌碼的最后一搏。
彼時遼國已經油盡燈枯,耶律洪基慘然一笑,點頭同意。他與慕容復遞交戰書,約定雙方會戰于華北平原。
會戰當日,慕容復躍馬來到陣前,卻發現耶律洪基被一群遼國貴族捆的跟個粽子一樣送出來。
耶律重元滾鞍下馬,納頭便拜。“陛下慕容陛下耶律洪基不識天時,妄圖逆天而行,此篡逆之輩,已經被我等正義之士綁來,聽候陛下發落”
慕容復6
一場大戰,居然以如此草率而結尾。
至此,大燕終于成了東亞這一片地界最強大的勢力,沒有之一。
慕容復登基稱帝,焚表祭天,向全天下宣布,大燕,光復在蔡京的帶領下,諸多宋朝老臣換了個東家,繼續為朝廷發光發熱。平息民患,安撫百姓。
只是這一次,就沒有士大夫免死的規矩了。
有幾個重臣仗著大送習氣,肆意魚肉百姓,貪污受賄,被慕容復當眾抄家滅族。砍頭的前一刻,這老畢登還在罵街呢“昏君昏君不敬圣人,有辱斯文,伱倒行逆施,必有報應”
慕容復一腳把他的狗頭踩了個粉碎,冷笑道“笑話,讓你們這群腐儒控制朝堂,那朕的大燕才沒幾天活頭呢。”
大燕朝文武并重,重要的是文人不得干預武事,貫徹了楊規教給他的“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有燕衛的底子,大燕軍隊戰斗力高到不可思議。
在擁有絕強單兵戰斗力、最精良的武器裝備和最好的后勤支援情況下,曾經讓大送頭疼不已的各地反賊,紛紛被平息。哪怕是最強大十二路反王,連耶律洪基六十萬大軍也難以剿滅的勢力,也被摧枯拉朽般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