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俱羅屬于是技巧型猛將,雖然短暫的爆發力也并不弱,但畢竟年老體衰,要讓他跟那些個年輕猛將一樣,單人獨騎掄著家伙沖擊幾萬人的軍陣,那他斷然不行。
好在魚俱羅的刀法已經出神入化,就連御賜大唐第一猛將,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都是他早年收下的大徒弟。老魚這人動輒拍著胸脯說,別看宇文成都現在人五人六的,要是一對一斗將,老夫讓這小子三招,還照樣拿捏他。
那幫老兄弟就嘲笑他,“你還讓人家三招,人家宇文成都四百二十斤的鳳翅鎦金镋砸下來,一鏜你能接得住么?”
事實上魚俱羅也從來沒跟自己這位成長起來的徒弟完全交過手,在宇文成都還是成長期的時候,魚俱羅就不管他的力量訓練了,只在招法變化上指點一二。
真要生死相斗,魚俱羅一把年紀了,他還真就沒底。故此每逢此時,魚乙己就會漲紅了臉爭辯,嘴里說些什么“比武不是斗蠻力”、“技巧才是終末奧義”之類的話,惹得一群老兄弟之中,充滿了快活的氛圍。
但是好在楊堅有著楊規這個先知先覺的優勢,收攏了麾下猛將眾多,倒也輕易用不上魚俱羅去拼命了。魚俱羅雖然不服老,但這些臟活兒累活兒有年輕人愿意代勞,他也不是喜歡自虐,非得拖著一把年紀的身體去上陣拼殺。
現如今楊堅麾下那真叫個兵強馬壯,猛將陣容甚至比他當皇帝的時候都強大的多,讓他不由感嘆真是高手在民間,上升之路都被世家壟斷,這些普通人沒有天下大亂,或許一輩子都出不了頭。
這讓楊堅更堅定了科舉的存在果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現在甚至已經開始設想,未來重登皇位,除了文科,還要開設武科舉了。
現如今楊堅帳下稱得上“猛將”二字的,老將有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邱瑞,以及靠山王楊林,和他弟弟武王楊芳楊義臣。
就像楊規當年說的,楊林根本不是問題,就憑楊廣登基后這幾年的腦殘作為,自己就把楊林給推到了楊堅這一邊。而楊林來了,他老弟楊義臣自然也來了。不過這個楊是后改的姓,他是鮮卑人,本姓尉遲,后來被楊林收為義弟,改漢姓楊。
楊堅:“啊?我不到啊,這小兔崽子一上來就給自己倆耳光,把能臣猛將全往他爹這兒推,哎呀,我是不是誤會阿廣了,這還是個孝順孩子啊!”
其余那些老人,諸如伍建章、賀若弼等人,年輕的時候或許功夫還看得過去,但隨著年老氣衰,早已脫離了猛將范疇。別說猛將,連上陣斗將恐怕都費勁。
就像老年的秦瓊,挪動兩步都喘。人和人的身體素質不能一概而論,原著中邱瑞尚能保持與年輕秦瓊相等的戰力,而伍建章、賀若弼等人,也就僅比老年秦瓊好一點罷了。
現在他們這些老人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憑借著積年聲望,靠著一張臉刷來各種兵將來投,畢竟這事兒不能楊堅一個老大自己親自四處跑不是?
出乎意料的,當初十拿九穩的定彥平,卻不知犯了什么病,聽了他義子干兒的忽悠,跟北平王羅藝結成同盟,聲稱“忠于大唐,遠離紛爭,鎮守邊疆”,跑到北邊跟羅家廝混,沒參與楊家父子的爭斗,讓這伙老兄弟們好一陣罵街。
年輕的猛將,有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梁師泰、羅士信。楊堅“造反”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砸碎世家的統治,因此起事前期找來的都是平民出身的人,別說世家大族,甚至連有官身的新文禮、尚師徒、魏文通等人都沒找。
雄闊海是太行盜匪,華嚴派伍云召走了一趟,兩人打了一架,惺惺相惜,結為兄弟,被拐了回來;梁師泰則是派伍天錫去了一趟掛錘莊,打服了帶回來的。
至于羅士信,華嚴是親自上門拜訪王君可,但王君可是北方綠林總瓢把子,投了楊堅等同于當了朝廷鷹犬,故此不愿意受招攬。
但華嚴這個楊堅陣營的二號人物親自上門,也給了他很大尊重,再來就是太上皇親自過來了,到時王君可無論投不投楊堅,都會被道上視作投了楊堅。
故此為了投桃報李,也為了避免麻煩,王君可把從小收養的羅士信推薦給了華嚴,讓他跟著華嚴投靠楊堅。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