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密也確實爭氣,他的手段、眼光和智計都不差,起碼比原本瓦崗寨的那群廢物要強得多,很是帶著瓦崗打了幾個大勝仗。干了楊唐一個狠的,甚至連王世充的大軍,都被李密截斷打敗。
此舉更令瓦崗寨光芒萬丈,收留李密都不到一年時間,已經隱隱有各路反王之首的氣象。
而李密的操作,同樣吸引來了不少人才。八里二賢莊的單雄信,舉莊來投。連同單雄信的好兄弟,王伯當、謝映登,以及一群曾經在賈柳樓結義的兄弟們。
算是個人才的有張公謹、盛彥師、王君可、尤俊達,剩下大部分是一群草包,譬如齊國遠、李如輝、金甲、童環之流。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一位算無遺策的軍師,徐茂公。
此人如同子牙復生、孔明轉世,算無遺策、智多近妖,有鬼神莫測之機,其算力之準,直到了可謂可怖的程度。
據說此人夜觀星象,說瓦崗有一朝天子之相,當有真龍天子于其中,故此來投。
盡管徐茂公此人是出了名的諸葛再世,但他這句話也沒人相信,一般都認為這是翟讓自己放出來的風兒,為的就是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讓其他人都老實歸順于他。
而徐茂公來投瓦崗,自然也不是什么夜觀星象,有龍氣吞吐,只是因為瓦崗此時聲名最盛、勢力最隆,他為自己找了一個最可能統一天下的去處罷了。
這不是什么令人詬病的事情,自古都是勝者為王的真理。諸葛亮那么能耐的人物,結果怎么樣,非得去挑戰地獄難度,跟了實力最弱的劉備。雖然讓后世萬古都看到了他的能力,但也確實是兵敗身死。
輔保弱小于微末起勢,哪有直接抱大腿香?如若諸葛亮一開始投靠的就是曹操,想必他早就達成了天下一統的夙愿。但是當然了,不打逆風局,也看不出他的能耐,他本人的名聲,也會被許多其他優秀的人物所掩蓋。
但是徐茂公的選擇,也并不可恥,能贏就是好選擇。甚至就因為這手選擇,很多人真的認為徐茂公是諸葛亮轉世,上一世沒贏,這一世要投靠勢力最大的來打贏通關。
只有翟讓自己知道,徐茂公說的絕不是假話。他來了之后,根本就不關心瓦崗在反王之中的地位和勢力,從來都只劃歸地盤,整頓兵力。哪有人口往哪走,哪有糧食朝哪打,一副根本沒打算利用瓦崗自身名聲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徐茂公好像根本沒看得起自己,反而對李密和單雄信頗為期許。懷疑的種子就這么種在了翟讓心中。
幸虧,李密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在瓦崗多次明爭暗斗之后,李密干脆直接先下手為強,想轍殺了翟讓,假托是中了楊廣的奸計而死。
隨后李密在單雄信等人的擁護之下出任瓦崗寨心寨主,借著聲討楊廣、為翟讓報仇的名頭,狠狠又進兵了幾波,在徐茂公和單雄信、王君可等一群猛將的加持之下,竟是連勝連捷。
到最后,挾大勝之名,李密直接振臂一呼,登基成帝。
樹大招風,本來瓦崗還只是反王之中的一路,雖然隱隱占據反王之首,但那是論勢力和戰績,也有其他反王捧殺將瓦崗扔出去給楊廣當靶子的意思。
但李密是聰明人,又有徐茂公輔助,終歸不曾領過什么“反王盟主”之類的位置,因此也沒受到朝廷的特殊“照顧”。反而因為兵強馬壯的原因,很少受到朝廷打擾。
但李密這把稱帝,朝廷就是再忌憚瓦崗兵強馬壯,生怕損兵折將,也要先放下其他反王,朝著瓦崗使勁了。
楊廣不同意宇文成都領兵出征。他沒安全感。自從有了大權在握的快感之后,他愈發痛恨過去敢跟他作對的世家門閥,肆意殺了不少官員。后來回過勁兒來,不敢輕易讓宇文成都離開洛陽。
朝廷最終派了山馬關總兵裴仁基,來清剿瓦崗。
裴仁基本身用兵素質就比較高,他有一個三兒子裴元慶,手使兩把八瓣梅花亮銀錘,單錘重一百五十斤,雙錘重達三百斤,瓦崗軍中更無一人可擋。殺的瓦崗大敗虧輸,很是贏了幾場漂亮勝仗。
“哎呀!”瓦崗,李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臉上充滿了恐懼,“怎么辦,眾位愛卿,你們說怎么辦?”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