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這西游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有危險的過家家。
“好嘞好嘞,多謝圣人教誨。”張伯端不住點頭,心想可算是給這倆瘟神送走了。
“沒意思,跑了一大圈,合著就欺負老頭兒來了。”后土有些索然無味。
“主要怪他的五彩仙衣太拉。”楊規不以為意,“走,咱回大唐做太上老祖去,反正再沒幾年,取經也就該開始了。陳玄奘現在應該已經出生了才對。”
“啊~取經工具人有啥意思。”后土并沒能提起興趣來,“你難道還再親自出手教導他么?”
“那太沒意思了,孫悟空我都教了,沙悟凈也被我增強過,再去教唐僧,那干脆我自己出馬取經得了。”
楊規果斷搖頭否認:“但你覺得,要讓這小子從小拜在華嚴門下如何?”
“你是不是有點太鬼畜了?”后土都不敢想,讓自己的八世身教十世身,那不等同于初中的大雄坐時光機來輔導小學的大雄么?
“而且先不提倫理道德的問題,有沒有一種可能,楊堅統一天下,人家華嚴起碼是個三公什么的,你還放他回和尚廟出家去啊?”
“那要不,讓陳玄奘也考個科舉,讓他入朝為官?”楊規想了想說道:“反正科舉考試也不限年齡,六歲就能考上童生,試試看唄。讓取經人知道點人間疾苦,別再鬧的跟個傻逼似的。”
對取經路上的各色人等,各類人有各類不同的評價,惟一比較統一的評價就是,唐僧真不是個人玩意兒。
方寸山、天庭,哪怕靈山如來佛都當寶貝寵的個猴兒,在他手里成了牛馬奴隸一般。唐僧對其他人有好生之德,卻能毫不留情地對孫悟空說出“用緊箍咒給你腦漿子勒出來”的話。
當然了,唐僧畢竟不是個智力殘障,在后來的路上遭遇中,他的態度也逐漸有所改正,尤其是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如來佛祖親口許諾“日后同坐蓮臺”,也即是許了個佛位給他,又讓觀音親自送回來,訓誡了一番唐僧,打那之后,緊箍咒念的就少了。
取經路上,孫悟空在成長,唐僧也在成長。到了后來,好歹分得清好歹,知道豬和水怪不可靠,就得跟猴子打好關系。還能判斷妖氣,主動避開危險去處,這都是唐僧的成長。
但唐僧有一點終究沒變,就是取經工具人。
他好像一個臉譜化的人物一樣,生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取經。電視劇拍出了一點唐僧跟女兒國國王隱約生而不得的情愫,但實際在《西游記》原著之中,唐僧對女兒國國王是半點都沒正眼瞧。
完全是當做“一難”度過去的,騙了通關文牒后,打馬撒丫子就跑,向佛之心沒有半點因為凡人女子動搖。
這固然可表現唐僧的心智之堅定,但同樣感覺他像是個沒得感情的取經工具人。不是說唐僧非得跟女兒國國王不顧戒律發生點什么,但起碼應該有更妥當的處理方式。
包括一路上妖怪攔阻之時,山賊剪徑之時,其實都應該有更人性的處理方法。
總之,唐僧不能只作為一個取經工具人。
而讓他拜在華嚴門下,當個百里小縣的縣官兒,也好體驗人間疾苦,提升一下為人處世。
“嘿嘿嘿嘿,倒也不錯。”取經路可延長了不少,許多需要統籌處理的地方,唐僧就能現出大唐天朝上邦的能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