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具有組織能力的叛軍更加引起了元老院的重視,他們決定要加大征兵的力度,但這個措施還沒有實施,幾天之后又一個震驚的消息傳來:龐貝城失陷了!
由于羅馬探子得到消息之時,龐貝民眾還沒有被趕出城,因此羅馬元老們并不太清楚龐貝城被攻占的詳情,下意識的認為是被叛軍強攻而下。
叛軍擁有了攻城能力!……羅馬元老們對叛軍的重視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于是整個拉丁姆地區的各城鎮都收到了新的征兵令,而且進入軍營的新兵們開始進行嚴格的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戰斗力。
可就在羅馬人緊鑼密鼓的進行軍事準備之時,元老院卻一直沒有指定進剿叛軍的統帥,這是因為戰爭升級了,要指揮更多的軍團,執政官無疑是最佳人選。可是時間快進入11月,羅馬人有比剿滅叛軍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執政官選舉。
而即將卸任的執政官盧庫魯斯已經明確表示,希望接下來能去東方某個行省擔任總督。另一位執政官隆吉努斯倒是愿意領軍出征,卻以卡圖盧斯為首的元老們并不支持,表面理由是“新招募的士兵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才可能出外作戰,而到那時新的執政官已經選出,為了避免麻煩,讓新上任的執政官領軍出征更好”。實際上,是因為隆吉努斯缺乏戰爭經驗,沒有耀眼戰績,多數元老不看好他能順利平滅叛軍。
羅馬執政官選舉有一套繁瑣的程序:有意愿競選的元老們先要向元老院提出申請,現任執政官和首席元老們先進行初篩,幾乎沒有希望的人選私下就被勸退。然后現任執政官還要通過羅馬的宗教日歷挑選吉日來召開公民大會進行選舉,在召開公民大會之前的這段時間里候選者們施展各種手段,盡可能的多拉攏選民。
在選舉前夕,現任執政官還要將候選者名單拿到神廟去,由占卜祭司將其默禱于神前,如果出現吉兆,則名單通過,如果有惡兆,則該候選人直接被除名,沒有資格再參加第二天的選舉。而在選舉當天,所有候選人要在公民大會上面對四面八方趕來的羅馬公民進行公開演講,甚至還要進行辯論,得到公民票數最多的兩位候選人成為新的執政官……
今年的執政官選舉,候選者們最主要的話題當然是關于坎帕尼亞的叛亂。坎帕尼亞南方一片糜爛,陸路商道幾乎完全被截斷,這已經影響到了羅馬民眾的生活,他們對此相當不滿,候選者們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作出類似承諾:在其當選之后一定會盡快出兵將其剿滅,讓羅馬重新恢復和平繁榮。
羅馬執政官選舉持續了一個多月,最終元老克奈烏斯科爾內利烏斯雷恩圖魯斯克羅狄安努斯與盧基烏斯蓋利烏斯普布利科拉當選為新一年的執政官。
就在這段期間,在坎帕尼亞的起義軍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在攻占了龐貝城之后沒多久,起義軍就連連出擊,在一個多月內就相繼攻破了洛拉、阿貝拉、蘇伊蘇拉等平原城鎮,威名大震,前來投靠的人更是絡繹不絕,致使起義軍人數暴增至五萬人。
起義軍毫無忌憚的肆虐讓坎帕尼亞人叫苦不迭,求援信如雪片一般飛向羅馬,但是起義軍的強勢讓兩位剛上任的執政官變得謹慎,他們一致要求:繼續擴征士兵、延緩出兵時間、加緊軍事訓練、提高士兵戰斗力,才能夠順利剿滅叛軍。
這一次元老院并沒有督促兩位新執政官立即出兵,叛軍勢大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坎帕尼亞南部多個城鎮被攻克,不少地方貴族遭到屠戮,即使將來恢復秩序,該地區的權力階層也將面臨重新洗牌,這對于垂涎坎帕尼亞土地的羅馬元老們來說是一個更好掌控坎帕尼亞的絕佳機會,他們心照不宣的同意了執政官的提議,甚至有的元老還暗中希望坎帕尼亞的局勢變得更亂些才好。
但羅馬元老們卻不知道起義軍已經不想再繼續待在坎帕尼亞南部,而是準備全軍南下。
雖然在占領龐貝城時斯巴達克斯就有過這樣的提議,但僅僅不到兩個月就采取行動,實在是因為形勢變化太快。
起義軍接連攻破坎帕尼亞城鎮,威名遠播,不但吸引了以阿特米多努斯為首的薩莫奈貧窮牧民前來相投,更有以托爾馬阿斯為首的意大利南方阿普利亞地區失地農民加入隊伍,而且他們還告訴軍事長官會議:在家鄉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窮苦同胞渴望加入起義軍、反抗羅馬,但是由于路途遙遠、害怕受到城邦貴族的報復而無法前來,希望起義軍能夠率軍南下解救他們。
此時的起義軍看似在坎帕尼亞南部活得滋潤,但實際存在不小的隱患。
首先,隊伍人數的急劇暴增使得物資消耗加劇,尤其是缺乏遠見的埃諾姆依軍隊、阿特圖穆斯軍隊的糧食幾乎耗盡,還得依靠其他軍隊的救濟。而如今坎帕尼亞南部除了那幾個難以攻打的城鎮,幾乎都被劫掠一空,在短時間內難以再獲得更多的物資。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