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后退!快往后退!!……”
在一陣尖叫聲中,就聽到“轟隆隆”的巨響,距離阿爾巴祖斯不遠處的城墻突然塌陷下去,瞬間騰起漫天塵霧……
待得塵霧散開,南城墻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豁口,之前這段塌陷城墻上的人和城下的人都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包括阿爾巴祖斯想要干掉的百夫長。
卡諾薩城墻年久失修是倒塌的主因,雙方激烈的戰斗成了催化劑,此外馬克西姆斯聽從工程隊副隊長斯普卡拉的建議,派出不少士兵一手持盾,一手拿著鶴頭鋤,躲在城下不停掏挖城壁(因為多年未曾修繕,外砌的城磚松動、裂縫增大,容易被挖掉),也發揮了作用。
驚人的景象震懾了整個戰場,但在短暫的沉寂之后,城下的起義軍士兵爆發出歡呼,然后像潮水一樣齊齊涌向豁口,城頭的守軍則驚恐的叫喊著,不顧一切的向城內潰逃……
城破了。
在起義軍拒絕卡諾薩使者的要求、宣布要攻城的時候,卡諾薩人就預感到這座城無法守住,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城內民眾雖然十分恐慌,但其實不少人早就有了逃亡計劃,尤其是卡諾薩貴族們,他們早早的逃到了唯一沒有被起義軍包圍的北城,這里有能夠快速逃離敵人的河港和早已經準備好的客船……
逃到河港的卡諾薩人越來越多,急于逃命的他們甚至為了爭搶船只而發生沖突,咒罵聲、哭喊聲、慘叫聲響成一片,港口內十分混亂……
起義軍似乎遺忘了這里,導致逃到河港的卡諾薩民眾越來越多,但是當停泊的船只所剩無幾時,晚到河港的卡諾薩民眾陷入了絕望。
就在這時,有人站出來,告訴眾人:他發現了另外一個逃出該城的辦法,因為敵人進城之后忙于搶劫,東城墻豁口處無人看守,他們可以通過偏僻的小巷,到達那里,然后逃出去。
卡諾薩人看到了希望,立刻開始行動,果然如其所說,順利的逃到了城外,但隨后就被后繼入城的敵人發現,被迫沿著河岸拼命向東逃……
由于敵人始終綴在后方,卡諾薩人晝夜不停的逃亡,途中經過一個坎尼的村莊,這里曾經是迦太基漢尼拔全殲八萬羅馬大軍的地方,村莊的人得知有叛軍襲來,也跟著一塊逃,逃亡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卻始終沒有被敵人追上,等到他們到達奧菲都斯河口,敵人終于放棄追擊,后撤了……
僥幸得生的卡諾薩民眾沒有歡呼,又累又餓的他們急需要找地方好好歇息,而在這河口附近不遠就有一座大城鎮,并且與卡諾薩關系密切,它就是薩拉皮亞。
薩拉皮亞是阿普利亞地區僅次于巴里的海港城鎮,但實際上它的地理位置比巴里要優越的多。
其東面是亞得里亞海,南邊是奧菲杜斯河,沿河附近的內陸城鎮如卡諾薩通過河運將谷物運送至薩拉皮亞,通過海貿銷售,北面瀕臨一座很大的湖泊,并且有可通航的河流,直達北面的另一座靠海城鎮——西普圖姆(sipotu),從而商船可以更加便利的將加爾加努姆半島上盛產的各種水果和優質的羊群運送到薩拉皮亞,再通過海貿銷往地中海各地,此外薩拉皮亞還有沿海道路可以直達南面的巴里……由此可見,薩拉皮亞是阿普利亞地區的一個水陸交通樞紐。
逃難的卡諾薩民眾度過奧菲杜斯河口浮橋,來到薩拉皮亞城下。
之前乘船逃難的卡諾薩人已經先一步進入了薩拉皮亞城,從而使薩拉皮亞人得知卡諾薩城淪陷的消息,在確認附近并沒有叛軍的蹤跡之后,薩拉皮亞人非常友好的將逃難的卡諾薩民眾迎進城。但是由于逃難來的人太多、又過于匆忙,薩拉皮亞只能將他們暫時安置在廣場上。
到了深夜,當薩拉皮亞人都進入夢鄉之后,混入難民之中的起義軍士兵開始行動了。
他們是馬克西姆斯從第一、第二大隊中抽調的百名出身拉丁姆和坎帕尼亞的精銳士兵,并且有一些來自后勤部門的老幼婦孺伴隨,因而能輕松的蒙混過關。
此時他們抽出藏在包裹行李中的短劍,在隊官的帶領下,按照白天勘查好的路線,直奔薩拉皮亞的南城門。
途中雖然被因為起義軍入侵而增設的巡邏隊發現,但行動迅速的起義軍士兵很快干掉了人數不多的城衛,打開城門,并且堅守在城門口。
白天假裝撤退、晚上又悄悄趕回、埋伏在城外的馬克西姆斯軍隊接到信號之后立刻沖向城門。
而此時被緊急召集起來的薩拉皮亞城衛隊才匆匆趕到南城門附近,就遭到起義軍的猛烈攻擊,很快就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