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發生戰斗的地方是石橋。
沒有河流的阻隔,羅馬士兵排成四路縱隊,很快就到達石橋中央,然后在隊官的一聲吆喝之下,羅馬士兵突然停止了前進,稍微拉開間隔,半蹲下身體……
“標槍!小心標槍!”起義軍隊官話音剛落,幾十根標槍呈扇形凌空飛落。
既然起義軍是以羅馬人為對手,昆圖斯、弗朗提努斯等一干羅馬老兵對此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因此士兵們對羅馬戰術是相當熟悉,他們迅速的藏身于盾牌之下。
羅馬士兵的標槍攻擊并沒能造成殺傷,也未能打斷對手的防御陣型,但是他們的進攻并沒有因此停滯,在隊官的命令下他們怒吼著,向橋頭的敵人發起了沖鋒。
紅色鐵流涌向起義軍士兵的盾陣,強大的沖擊力迫使前列的士兵后退,將陣列頂的向后凸起,羅馬士兵不斷的擠向橋頭,企圖將起義軍陣列的凸起擴大,最終形成一個缺口。
在這個時候,橋頭兩側的起義軍士兵在隊官的帶領下迅速貼向橋頭的側面,手中的長矛穿過石橋欄桿的縫隙,刺向橋上羅馬士兵的下半身。
橋頭太過擁擠,靠近橋頭兩側的羅馬士兵一時竟抽不出方盾來很好的防御自己的側面,伴隨著聲聲慘叫,羅馬士兵一個個被戳倒……
可后面的羅馬士兵還在不斷前涌,狹窄的空間使得他們無法作出有效防御,直到后方督戰的羅馬軍官發現異常,下令停止橋上的進攻時,橋頭已經倒下了一片羅馬士兵,其中一些在自己人的踐踏下已經死無全尸。
羅馬士兵狼狽后撤,起義軍士兵在隊官的嚴令下沒有追擊,但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起笑容,他們開始對守住橋頭有了信心。
在羅馬士兵暫停對石橋的進攻時,北面漫長的羅馬軍陣已經進入到河中,很快就因為河水的深淺寬窄不同使整個陣線變得彎彎曲曲。
為了能夠盡可能的占據防御要點,防止敵人的迂回,因此起義軍的河岸防御軍陣比較單薄,厚度基本只有四列。而在羅馬人下河之后,頂在岸邊的只有兩列,他們是隊伍中裝備最精良的士兵,而另外兩列則后退了20米遠。
卡薩里多阿就在其中,身處隊列最后方的他目睹了河流中的羅馬人投擲出的漫天標槍插滿前方的泥地,就如同冬天的枯草,讓他產生凜冷的感覺。
他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就聽見十夫長急喊:“快!快上去!敵人要上岸了!”
卡薩里多阿跟著隊友們一起往前跑,跑到中途他停了下來,彎下腰拔起一根標槍:該死,槍尖都彎了,不過好歹還能當棍子用。
卡薩里多阿剛并入陣列,就聽見前方傳來的慘叫聲,叫聲之凄厲讓他忍不住心中一震,隨后又聽到周圍隊友興奮的叫喊。
沃馬努斯河下游盡管水流平緩,但過膝的水深和河底的淤泥讓羅馬軍陣行進緩慢且陣線變得參差不齊,但士兵們不可能自覺停下來重整陣型,在后列隊友的推動下他們只能繼續向前。
由于河水經年累月的沖刷,河床與河岸呈倒梯形,已經走到淺水的羅馬士兵不敢用蘸滿河泥的雙腿猛踩斜行向上的河岸,向敵人發起沖鋒,因為那極可能導致摔倒,所以他們依舊小心翼翼的向前。
而岸上的起義軍由于事先有著充足準備,羅馬的標槍襲擊并未造成大的損失和恐慌,整個陣線嚴密齊整。
這一段陣線最先發生戰斗的是起義軍百夫長斯塔格斯,學習了羅馬戰術的起義軍也繼承了羅馬的軍事傳統,一隊之首的百夫長在作戰時要站在該隊最前列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