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所負責的編織工坊要進行的紡線也是有紡車的,它是由一個旋轉的木輪和一個固定的紡錘構成,紡車的一端固定一束亞麻纖維,木輪旋轉導致亞麻纖維相互絞合、形成細線并纏繞在紡錘之上……整個過程跟眼前的場景有點相似。
但由于要用手來操控紡車,因此過一段時間就要停止轉動木輪,去續上亞麻纖維,這樣停停轉轉,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完成一個紡錠,而要完成三個紡錠,大致就花費半天時間,而這個新的紡線器械卻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不需花費太大精力的情況下輕松地完成,這個效率實在太高了!
謝絲雷特盡管吃驚,但沒有開口說話,因為她的目光轉向了新紡車旁邊的另一個器械。
這是一架織布機!但是和紡車一樣,這架織布機跟編織工坊的織布機有很大不同。
編織工坊的織布機是擁有兩根立足的垂直織機,這兩根立柱支撐著水平的布軸,經紗被固定在布軸上,靠織綻從下方拉緊,在織機的中間有一根水平的細棒,所有的經紗交替的被掛于佃棒的前后,而形成天然織口。懸掛在后方的經紗又可以用綜桿拉到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人工織口。固定于梭子上的緯紗就可以在天然和人工之間交替的穿過,從而織出布匹……
由于織布機很寬,又是直立的,所以編織工坊的婦女們始終以站立的姿態來織布,在織布時還必須在織機周圍來回走動,以牽引緯紗穿過經紗……
這樣一臺織布機往往需要兩三名婦女同時進行操作,要織出一匹長一米、寬一米的布,大約需要大半天時間。
一天工作下來,婦女們因為長時間站立走動而累得腰酸背疼,但是沒辦法,無論是在羅馬、希臘,還是在埃及和小亞細亞,婦女們都使用的是這樣的織布機。
但眼前的這架織布機卻是謝絲雷特從未見過的:整個機架基本直立,上端頂部置著卷經軸,經紗自上而下展開,通過細棒被分成奇數根和偶數根兩層,有兩塊綜片鉤住經紗的奇數根層和偶數根層,該綜片由前綜桿和后綜桿構成。
織機兩旁有形似馬頭狀的吊綜桿,織機下方有長、短兩個踏板,長踏板在左側,通過連桿與后綜桿相連,短踏板在左側,通過連桿與馬頭相連,馬頭又與前綜桿相連。
當踩短踏板時,馬頭上翹,將綜片前拉,形成開口;當踩長踏板時,連桿后拉綜片,馬頭下垂,完成換層和形成開口……
謝絲雷特看著坐在織布機前的內務部女仆用雙腳踩著踏板,牽動馬頭,做上下擺動,不停的交換經紗,不時用梭子引進緯線,然后用筘打緯……
謝絲雷特目不轉睛的看著,其他人也都沒說話,但屋里并不安靜,織機部件的摩擦聲、梭子來回的穿梭聲、經緯線交織時輕微的震動聲……形成比較嘈雜的聲響。
但屋里的所有人都不覺得煩躁,他們靜靜的看著女仆熟練的操縱織布機……
也不知過了多久,馬克西姆斯終于說了一聲:“可以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