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聽罷,瞬間安靜了下來。
他們面面相覷了好一陣子。
其中一人反問道“森林外面”
另一個人接著問道“森林外面是什么樣的地方”
這兩個問題一下子給陳哲問懵了。
深林外面還能是什么樣的地方呢
他不知道的是,森林外,他最為熟悉的廣闊天地對于這些村民來說完全是未知的。
就好比陳哲自幼長在鄉下。
若不是日后有了錢,能夠走出農村,也不會想的來s市的國貿大廈究竟有多壯闊。
若是沒有四通八達的網絡,他也沒法瞻仰世界的全貌。
思索了好一會后,陳哲開口道“就是怎么說呢,有城市,有高樓”
說罷他頓了頓,又問道,“你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嗎”
“沒有。我們祖上自清末移居這里后,就再也沒有人離開過了。”其中一人道。
陳哲有些詫異,他問道“你們不會連今夕是何年都不知道吧”
“不知道,不過我沒必要知道,我們在這里過著自給自足逍遙自在的日子。沒有統治者的剝削,自給自足,我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人人為公,情同手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選賢舉能,外面是什么樣的我們無需了解,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足矣了。”
一個年輕的姑娘的聲音自人群中傳來。
“無政府主義難道這就是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嗎”陳哲問道。
陳哲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不過以前卻很喜歡看一些有關民末抗戰的電視劇。
這個理論就是他曾經偶然在某部電視劇里聽到的。
“你說的什么克魯泡我不曉得。但我們建造的是儒學中天下大同的世界。”那位年輕姑娘說道。
由于神農村與世隔絕,因此,時代發展的文化爆炸難以波及到他們這里。
村民們告訴陳哲,他們這里也有學堂,只不過教授的都是些自古時候流傳下來的孔孟之道。
他們所使用的書籍也是當年隱居時所攜帶來的,四書五經應有盡有,還有離騷、楚辭、史記、資治通鑒、戰國志以及十大名著之類的。
這里的人無一不熟讀這些書卷。
可謂人皆滿腹經綸,就連那砍柴的樵夫也不例外,出口便可成章。
此外,村子里還有一些以作詩或文章出名的居士。
他們的著作在村子里廣外流傳,卻從不會傳到外界、
這里的人手下的發明造物也都只在內部間相互欣賞交流,從未想過用這些東西與外界交流。
陳哲聽罷,笑道“野外林間的桃花源記,五百來人的小社會,小世界,有點意思。”
神農村民風淳樸,村民們見與陳哲聊得越發熟絡,紛紛問道“你既然是從外面來的,不妨給我們講講外邊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吧”
陳哲在原始森林待了那么久,如今終是見到同類。
雖然還不知道能不能離開森林,但也開心得很。他答應村民給他們講一講外面的故事。
不過要先想一下從何講起。
就在這時,門外圍過來幾個手握長槍,看著像是衛兵一樣的人。
村民們見到他們,紛紛住了嘴,他們退到兩側,將大路給衛兵們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