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遼民分田的時候,康應乾不忘一直拿這個說事兒,以證明自己當初建議搶大戶的正確性。
劉招孫沒功夫搭理這個老油條,他將新占據的田地全部分給了遼民,當然還有些原先馬林等將領的佃戶,雖然這些人中很多都已經被建奴和潰兵殺死。
參將大人不準備再給戰兵分田,他計劃將這三千七百名戰兵訓練為職業軍隊,讓他們徹底擺脫農業生產,當然,這樣以來,他的糧食供應便會更為緊張。
事在人為,劉招孫現在感覺自己變成一個小學數學老師,每天睜開眼睛就要計算各種數字問題,大軍糧草每日消耗,田地分配,種子購買
無論如何,追隨劉招孫從渾江一路至此、將劉參將視為神明的遼東難民,在經歷了家破人亡、千辛萬苦后,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
劉招孫規定,兩千名壯丁每人分得十畝上田,前兩年每年交四成地租,耕種三年后,每年只交兩成。
這與當下遼東佃戶們動輒六七成的佃租相比,已經算是很低很低了。
遼人感激涕零,更將劉招孫視作是拯救遼東的神明,有人在家中給參將大人立起了牌位供奉。
三月下旬,耳目聰明的康應乾給劉招孫透露了京師朋友傳給他的消息。
康應乾的報捷奏疏呈遞上去后,皇上龍顏大悅,已經下令由兵部尚書黃嘉善負責,合兵部、都察院、順天府有司共同查驗此次開原之戰戰功,萬歷還準備讓劉招孫去一趟京師。
上次渾江血戰俘獲的真夷和包衣現在都關在京師天牢,再加上這次擒獲的百十個俘虜,把俘虜湊在一起,一起搞個獻俘儀式,就像當年平定壬辰倭亂后獻俘一樣。
劉招孫知道真正讓皇上龍顏大悅的,估計還是熊廷弼的奏疏。
不過他頗為吃驚,沒想到萬歷要搞這樣大的陣勢,這讓他對萬歷吝嗇的性格又有了新的認識。
開原之戰俘獲真夷包衣俘虜共計一百三十二人,戰后就將他們分散關在城內大牢中,半個月多陸續死了二十多個,現在還活著的就剩一百零八個了。
這些俘虜每天消耗幾十斤糧食
,對劉招孫來說,也是個不必要的負擔,送到京師砍頭領賞當然是最好的,不知道這次萬歷會賞賜多少錢。
不過相對于軍心士氣、政治前途,賞銀多一點少一點,劉招孫也不十分在意。
在萬歷的親自關注下,官僚體系運作效率極高,四月初三,各部院便派出的哨騎,先期抵達開原,確認周邊安全后,立即派出文官進入開原城查驗軍功。
盡管上次劉招孫派騎兵營出擊后,開原周邊的建奴哨騎已經全部絕跡,不過為了提防丁碧等人暗中搗鬼,劉招孫還是派出騎兵營護衛,保護京師來的文官順利抵達。
劉招孫與監軍康應乾熱情接待這些京官,喬一琦負責和他們閑扯聊天,當然最重要的環節還是送禮。
喬一琦明確表示從此不再借給劉招孫一文錢,因為劉參將還欠他八千兩銀子沒還
好在劉招孫在開原城內口碑還不錯,在這個時代,大好人可不是一張簡單好人卡,而是具備信用值的功能。
開原以商為本,只要你有銀子,城內啥都不缺,劉招孫讓康大人出面,以自己的名義四處賒賬。
康大人賒了東珠賒高麗參,賒了南貨賒珠寶。
最后又找岳父楊鎬湊了點銀子,終于把禮物湊好,又是送銀子又是送東珠送高麗參,總共花了兩千多兩銀子,才喂飽這幾個京官。
有了銀子開路,再加上加上吃吃喝喝,雙方關系迅速拉近,幾位文官對這個長相英俊的參將,頓生好感,有位禮部的主事還準備給劉招孫再介紹一個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