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元年八月,臨清州縣商戶店鋪、產業,悉數被大齊收歸國有,超過兩千五百坐商、牙商、牙人,以謀逆、大不敬、偷稅、與民爭利等罪名棄市斬首,罪大惡極者,夷三族。
空出的商鋪商行由齊國民政官接手,由大齊直接經營,武定皇帝多次下旨,帝國不允許任何私產存在。
查抄豪商牙商只是第一步,針對臨清各地田畝、廠礦、山林、湖澤的接手行動也在同步進行。
鐵血政策下,又有無數鄉紳、豪強人頭落地。
經此一役,臨清百業凋敝,繁華不再,武定皇帝安慰自己說,這是改革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陣痛,是必須承受的代價。
八月二十一日,下詔誅殺臨清州縣胥吏,凡與明賊有勾結牽連者,皆殺之。
共斬殺邱縣、館陶縣、臨清州城三班衙役、六房書吏兩百三十名,罪名為謀逆、貪腐。
包括意圖謀逆、勾結明賊、偎慵墮懶、怠惰因循,監守自盜、徇私舞弊、挾持官員等。
屠戮過后,州縣吏員只剩原本十之一二,政務堆砌無人過問,州縣一團亂麻,民心思變。
武定皇帝已無人手可用,不得不征調本地秀才童生,威逼利誘,脅迫處理事務,維持基層統治,不使崩潰。
經過這么一番折騰,大齊在臨清的統治,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然而武定皇帝毫不妥協,繼續廢除私產、取締地主、關押礦主、屠戮縉紳
大齊開始向極圈性質急速下墜,帝國的前途命運變得不可確定。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想讓武定皇帝去死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在坊間,劉招孫被人們稱為千古暴君,即便是夏桀商紂楊廣等暴君與之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八九月間,臨清四周謠言紛起,關于皇帝殘暴不仁,以致天譴的讖緯之說在城中流行。
八月二十八日,臨清西門無故起火,很快便有流言說
“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宮”,這是預言臨清鈔關也將毀于大火。
臨清城北長有兩顆樗樹,三四尺高,八月二十九日當晚,據說其中一顆樗樹忽然瘋長,一晚便長高到一丈三尺,而且樹干長得和人一樣,有頭有眼睛,有頭發胡須。于是又有流言說“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人狀”。
九月初一日,本地書生范進目睹流星墜地,口稱
“彗星出,為饑、兵,人君進無德樹為功。
還有什么“雀無故巢木,兵將起”;“鬼夜哭,國將亡”;“死人復行,五谷不登,兵革大起”
不勝枚舉。
武定皇帝大怒,下令徹查謠言源頭,章東很快逮捕了一批涉嫌編造讖語的童生秀才。
鎮撫兵從這些人的住所中搜查出各種巫蠱之術的道具,武定皇帝遂下令將涉案七十二人全部坑殺,并將搜捕所得的各類編纂讖語書籍焚毀。
史稱焚書坑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