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堪兒換尿布。”
齊書建奴傳中記載,武定劉招孫失蹤當年,皇太后金虞姬收到了一封來自清國皇帝杜度的“求婚書”,全文如下
“孤僨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愿游遼東。太后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金虞姬作為土生土長的朝鮮人,幼年時便聽父親說過,東虜乃至整個女真民族,都存有“收繼婚”的習俗。金虞姬的父親常年在朝鮮邊境上與建奴、蒙古人交涉,對這些蠻族的習俗自然了然于心,經常會講給好學的女兒聽。
所謂“收繼婚”是個學術名詞,通俗的說法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用漢人和朝鮮人的倫理觀念來看,“收繼婚”無疑是惡俗、陋習,是不可理喻的禽獸行為。
不過對當時剛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建奴來說,這種習俗卻是他們維持家族財產、確保人口繁衍的最有效手段。在肉弱強食的奴隸社會,女人地位遠低于男人,但也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等同于牛羊。
匈奴、蒙古、建州等部族皆崇尚武力,每個成年男子都必須是合格的戰士,否則部族也不可能生存。
頻繁的戰爭導致男性銳減,留下大批孤兒寡母。為繁衍人口、撫育婦孺,為部族繼續生存,寡婦必須再嫁,匈奴如此、蒙古如此、建奴如此,春秋戰國也如此。
對于建奴而言,收繼婚是保護家族實力和財產的最好辦法。同時由于遼東幅員遼闊,漁獵民族居住分散,寡婦很難在其他家族找到適齡男性結婚,所以在夫家改嫁是最好的選擇。這一點在建奴高層中更為明顯,收繼婚也是保持血統高貴和團結氏族間關系的有效手段,如一代佳人東哥葉赫那拉氏引無數位英雄競折腰,她的一生注定因葉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為政治砝碼。此女曾先后幾次被許給不同的男人
萬歷二十一年海西四部會盟之時,烏拉部首領滿泰向葉赫提親,為其弟布占泰聘娶東哥。
萬歷二十三年,東哥之兄又將東哥許給了努爾哈赤,與之“聯姻盟好”。努爾哈赤鄭重下聘,但東哥誓死不嫁。
萬歷二十七年,葉赫向哈達表示,如能倒戈擊殺努爾哈赤,就把東哥嫁與其首領。哈達部首領孟格布祿竟然應允結果被努爾哈赤消滅。
萬歷三十五年,葉赫表示東哥可以嫁給拜音達里,以換取其對努爾哈赤的背叛。拜音達里立即撕毀與努爾哈赤女兒的婚約,迎娶東哥,備戰建州,結果,被努爾哈赤消滅。
萬歷四十三年,人老珠黃的東哥終于嫁給蒙古貝勒巴噶達爾漢之長子莽古爾岱。
不等慈圣皇太后開口,鄭一石當即怒吼道“太后,先殺了這使者,末將出城一戰,定提杜度人頭于殿前。”
一眾武將皆摩拳擦掌,紛紛附和鄭一石。
金虞姬目光沉靜,面朝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包衣使者,和顏悅色道
“大汗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妾東國小女,并無殊色,且已為齊國之后,大汗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我出身朝鮮,大清皇帝沒有忘記我這樣小地方的人,我很是惶恐擔憂,我已經是齊國的皇太后,哪有再嫁給清國的道理,不知道大清皇帝是從哪聽說我美貌的沈陽城中有香車寶馬,隨時歡迎清國皇帝隨時過來。”
康應乾等文官聽了這話,都撫須微笑,慈圣太后這話表面低聲下氣,不惜玷污自己,其實卻暗露殺機,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我這準備好了車駕,歡迎你來。潛在的意思就是告訴清軍,沈陽早已準備好,你們如果繼續攻城,沈陽是會奉陪到底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