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申時,陳新命令第二軍集中全部火箭、步兵炮,對清軍炮壘覆蓋射擊半個時辰。
占據地利的建奴藏身山嶺之間的坑道中,炮擊對他們殺傷很有限,等齊軍炮擊結束,清軍立即用紅衣炮大將軍炮猛烈還擊,弓手們沿著山脊線居高臨下射殺那些正在靠近的齊軍火銃兵。
此時這支負隅頑抗的鑲藍旗殘部只剩一千人不到,他們的主子艾爾禮已經被火箭燒死,建州人知道武定皇帝絕不會放過他們,只得繼續做困獸之斗。
清軍據守險地,一些弓手將弓箭射完后,就用石塊猛砸沖上來的齊兵,還有些清兵抱著火藥包滾入齊軍之中,和對方同歸于盡。
第二軍傷亡陡然攀升,主官陳新親臨前線督戰,很快被流矢射中肩膀,匆匆包扎之后,繼續指揮猛攻。
戰斗黃昏時分結束,石門子高地仍在鑲藍旗手中。
據齊國史料記載
此戰“猶如轟雷閃電,彈彈相擊,硝煙競漲,激烈猛擊,尤為雄壯。然而,奴賊占據天險,由高壘俯射,我軍則由低處仰射,本來難易懸殊,而失地利之宜。遂停止左側的警戒,而轉移至金州大道與復州大道之間露營。時值晚上八時。”
當近衛第二軍與鑲藍旗鏖戰之際,武定皇帝率領的第一軍主力終于抵達金州關家店附近。
佛朗西斯科、東方祝、第一軍參謀等人皆登上山頭,跟隨皇帝一起了解戰況。劉招孫從復州大道迂回到乾家子,沿途觀察建奴防御配置。
這時已是黃昏時分,第二軍哨馬狂奔而來,向皇帝匯報石門子高地戰況,當聽到說第二軍傷亡已到三百人時,劉招孫勃然大怒
“陳新在哪里鄧長雄的主力兵團,交到他手里就成了發面團,三四千人打兩千個建奴都打不下來,回去告訴他,今夜攻不下石門子,朕就要他的腦袋”
佛朗西斯科見龍顏大怒,在旁邊低聲勸道
“神圣的大齊皇帝,恕臣直言,在這種地形上構建的堡壘,比歐洲最堅固的棱堡都要堅固,正面進攻難度恐怕會很大。”
佛朗西斯科在招遠經歷一番“磨礪”后,對生命、對宇宙有了更深刻認識,對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傳教士現在不僅是劉招孫的大祭司,還是皇帝身邊首席歐洲事務顧問,后來齊國“武帝之鞭”計劃,也是出自佛朗西斯的手筆。注釋2
消滅建奴朝鮮后,武定皇帝很快就要對付歐洲列強,弗朗西斯科早年游歷歐洲各國,軍事素養也算不錯,通過此人來了解對手再合適不過,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劉招孫沒有遷怒佛朗西斯科,他將目光投向烽煙四起的遼南大地,望著眼前連綿不絕的山巒,忽然開口道
“敵人在金州大道,復州大道的防御較為薄弱。可以拊敵之背”。
雖金州路近傍,清兵寡少,其位置頗要沖,其金州街道通劉家店、石門子間,即來往其谷底,小山脈多橫其左右。我兵為敵所瞰制,恐不便利。”
于是命蒲剛率一支隊與石門子近傍清兵對峙,皇帝本人則親率第一近衛軍第一營、第二營避清兵眼,轉出復州路,更逼石門子守軍背后,于當晚發動襲擊。
注
1、姚錫光東方兵事記略,見中日戰爭1,第34頁
2、上帝之鞭計劃東齊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歐行動的代號。
發生于1631年6月22日1639年1月沙俄及東歐地區,該計劃由時任齊國近衛軍第1訓導官佛朗西斯科起草和指導,1629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玄奘計劃”,后于1630年12月改為“上帝之鞭”。,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