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很快追上說話的朝鮮使臣,腰刀順勢斬向那朝鮮人脖頸,手起刀落,汗血寶馬帶著少年往前沖了十幾步才停。
一顆人頭高高飛起,砰的一聲落地后,像皮球似得滾進了驛道旁邊茂密的荒草中。
李自成睥睨眾人,騎在馬上對朝鮮人大聲道“太上皇仁慈,在寧邊下令放過你們,他老人家可沒說不許蓑衣衛在別處殺你們。”
“老子是大齊蓑衣衛隊長李自成,我們哥幾個要去平壤辦件事,煩請鄭大人能帶我們進城。章營官說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你們肯出力,等攻下平壤,可保全你們和你們家眷的性命,不過,”
李自成踢了踢倒在地上那個使者,見他還沒死透,上前兩步,左手舉起繡春刀,刀尖對著那人心口,右手手掌在刀柄上用力一按,噗嗤聲響,利刃刺入心臟
“若是諸位不肯幫這個忙,小的只得送各位上路了。”
鄭斗源和那幾個幸存的使者,見這個叫李自成的,殺人就像殺雞一般,完全不講道理,早被嚇得癱軟在地,有個朝鮮人甚至當場被嚇得尿了褲子。
鄭斗源一改剛才憂國憂民的形象,立即翻身跪倒在地,和其余使者一起,對著馬上的李自成連連磕頭
“我等愿送天朝老爺入平壤。”
“那就有勞各位大人了,”
天色漸晚,不遠處的平壤傳來低沉的號角,還在城外的百姓紛紛進城。
“只要護送我等入城,便可保諸位無虞。”
李自成拱了拱手,一臉的桀驁不馴。
他打了個呼哨,一群身著朝鮮軍服的蓑衣衛立即策馬上前,將朝鮮使臣團團圍住。
扮做朝鮮衛兵的大齊密探,踏著夕陽余暉,緩緩朝十里之外的平壤城走去。
平壤已有千年歷史,相傳,武王伐紂取代商朝后,殷商的貴族箕子向東逃竄,進入朝鮮半島,遂以平壤為都城,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箕子朝鮮”。
由于箕子在朝鮮人心中地位重要,被當做始祖供奉,所以后來朱元璋冊封高麗為朝鮮國時,朝鮮人很是興奮。
李氏王朝時期,朝鮮王朝在平壤設“平壤府”。
時人稱贊平壤形勝“負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長江,遠臨曠野”。
平壤東、南兩面臨近大同江,西面靠著陡峭的山崖,北面的牡丹峰高高聳立,形勢最為險要。
平壤城池分內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內城有五門,南為朱雀門,東為大同門有甕城,東北為七星門,東南為長慶門,西為靜海門。
內城之外為中城,南門為正陽門,東門為含毬門,北門為慶昌門,西門為普通門。
早在武定皇帝東征以前,手軍便在平壤城的四周布置拒馬、地炮,城上增設守兵壯丁,準備長期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