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書生叫齊世美,是我的老鄉,家住在均州龍山塔下,齊世美與本縣商戶之女秦相蓮成親,后來,赴京科考,會試高中,名列二甲十八名,外放江夏,做了個知縣,此人為官清廉,在湖廣政績斐然。”
金虞姬平日多讀話本小說,對那些一見鐘情,私訂終身,撥亂離散,及第團圓的故事頗為熟悉,笑道
“難得你也會講才子佳人故事,可是這幾日殺得人太多了,心中有愧”
劉招孫示意不要打斷自己。
“舊識聞風而來,來找齊知縣“打秋風”,也就是借錢辦事,最開始時,齊世美礙于同鄉情誼,勉強應付,后來,他的俸祿很快花光,難以為繼,就開始疏遠這些人。”
金虞姬又插話道“那他妻子在哪里一個知縣,有多少俸祿可以接濟同鄉”
劉招孫白了她一眼
“無須爭論小節,又不是看狄公傳,我看你是在茶館聽書聽多了,和噴子一樣了。”
金虞姬還要問什么是噴子,劉招孫將茶杯放下,示意琥珀過來續杯。
“那些同鄉、熟人,求索不得,惱羞成怒,便開始詆毀齊世美,為首一個窮酸文人,寫了部鍘美案,你看過沒”
“鍘美案沒聽過。”
“你當然沒聽過,本應該在明末出現的小說。”劉招孫自言自語。
金虞姬不僅沒看過鍘美案,對陳世美也是一無所知。
“話說北宋真宗年間,均州儒生陳世美,上京趕考,三年杳無音信,傳說讓帽妖給吃了。其妻秦香蓮在老家維持生計,含辛茹苦。”
“什么是帽妖”
“先別打斷我說話好不好”
“好。”
劉招孫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后來,一場饑荒讓雙親餓死離世,秦香蓮埋葬兩位老人,帶著瘦骨嶙峋的一雙子女,一路沿途乞討,跋山涉水,前往汴梁,也就是宋國的都城,去尋三年不見的丈夫。”
旁邊琥珀手托茶盤,呆呆聽著,顯然也對這個鍘美案著了迷。
“三年間,秦香蓮吃盡苦頭,陳世美卻是意氣風發,高中狀元。殿試時,皇帝決定招陳世美為駙馬,陳世美欺瞞皇帝說,自己不曾娶妻。他忘了自己的來處,忘了父母妻兒。
秦香蓮歷經艱險,尋到駙馬府,沒想到陳世美見到秦香蓮,便將她打了出去,還派人去殺他妻兒。殺手聽到秦香蓮的控訴,放走秦香蓮,而后自刎。秦香蓮到應天府告狀,包拯受理此案,決定為秦香蓮申冤,最終,陳世美死在虎頭鍘下。”
陳世美的故事經過說書人之口,向南北傳播,江夏便是現在的武昌,那時候是個大碼頭,碼頭上說書人多如牛毛,齊知縣的故事很快傳的沸沸揚揚。
因為和陳世美經歷類似,老百姓便把齊世美當做忘恩負義的典型,齊世美為官清廉,處處為百姓著想,是個海瑞似得任務,于是在同僚面前也受排擠,百姓受說書人蠱惑,排隊在他家門口潑豬血,罵他是負心漢這位同鄉在江夏混不下去,被迫辭官,回了均州老家,妻子不看流言,已經自殺,齊世美郁郁而終。”
劉招孫喘了口氣,盯著地板不再說話。
金虞姬和琥珀齊聲問道“完了”
“完了。”
“什么破故事啊”
“這是流傳在我們均州老家的故事,世代流傳,婦孺皆知。”
“為何是這樣的結局為何就這么死了為何好人沒有好報”
金虞姬讀書沒有破萬卷,也有百卷,從沒有見到過這樣荒誕的故事。
“這才是現實世界。”
劉招孫一手攬住美人細腰,一手鋪開宣紙,寫下“無欲則剛”幾個大字。
“百姓們不會在乎什么是貪官清官,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看到別人想讓他們看到的故事。正所謂,無善無惡乃圣人。所以,對君王來說,只有超越善惡,才能無所而不為。”
兩日后,劉招孫召見民政主官謝陽、掌柜劉月兒,蓑衣衛劉興祚等人議事。
“此次東征頗為順利,各兵團都有戰獲,如今,該你們商會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