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元年三月底,太上皇的行鑾,由湖廣武昌前轉至江西九江。
源源不斷的糧草物資,從遼東、北直、湖廣各地向九江集結。
九江這座贛北重鎮,成為帝國征戰江南、平定江右的大本營。
三月二十九日,太上皇于行宮原九江總督衙門接見降臣袁繼咸。
在對九江總督一番勉勵后,正式委任袁繼咸為大齊兵部右侍郎兼湖廣督師,負責江西各州府招降,同時封袁繼咸之妻商氏為三品誥命夫人,袁繼咸之子亦被授都督府前衛副千戶之職。
先前對袁臨侯承諾的“封妻蔭子”,全部予以兌現。
袁臨侯長跪在地,感激涕零向太上皇謝恩“臣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以報答陛下知遇之恩”
袁繼咸口音多少有些客家話的影子,劉招孫于是又想起故人。
“袁公,朕第一眼見你,便覺你與袁少保頗相像,國家有事,常思袁崇煥,若袁崇煥還在,大齊不止于此。”
太上皇淚眼婆娑,良久之后,他上前握住袁繼咸的手,再次囑咐道“江西大事交付于你,臨侯預計,多久可以收復江西全省”
袁繼咸沉吟片刻,胸有成竹道
“江右民風彪悍,忠于明國者,十之六七許臣兵馬錢糧,預計三月江右可平而明賊可滅”
劉招孫緊緊攥住袁臨侯的雙手,笑道
“果然是袁少保的本家啊,說話語氣都是一樣,好,好,朕給你錢糧,惠登相由你指揮,給你三月。”
三月下旬,督師袁繼咸閉門謝客,夜以繼日給他在江西各府縣的門生故吏、同年舊友寫信招降。
江西共有南昌府、廣信府、饒州府、瑞州府、袁州府、臨江府、撫州府、建昌府、吉安府、贛州府、南安府,加上一個寧州,共計十三府一州六十六縣,超過一半知府知州知縣,都與袁臨侯有交情。
明代江西文脈昌盛,正所謂士子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袁繼咸又是江右公認的大儒,類似于錢謙益在江南文人中的地位。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接下來幾日,九江府城轄下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德化五縣,紛紛歸附,四月初八日,齊軍第一兵團兵不血刃占領九江府各縣。
初九日,緊挨著九江的南康府也開始向大齊靠攏。
南康知府吳鳳起派人送來書信,與袁督師商議歸附大計。
十二日,南康府城守軍誅殺主將,開門迎接齊軍入城,據說府城明軍的軍餉已經被拖欠七個月了。
南康轄內各縣陸續歸降。
江西震動。
就在齊軍高歌勐進,準備乘勝占領南昌府時,意外發生了。
前鋒惠登相竟然準備再次反水
起初,惠登相在武昌投降后,成為齊軍先鋒,兵臨南昌,金聲桓詐稱有齊軍馬步二十余萬旦夕將至,并以屠城為威脅,要求南昌守軍放棄抵抗。
南昌城內的江西巡撫曠昭憂懼不堪,解印而逃,各官吏士紳也相率出城,城內大亂。
四月十四日,惠登相前鋒幾乎未遇抵抗,便占據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
惠登相乘勝追擊,繼續南進,相繼攻占吉安、廣信、撫州、袁州等府,至廣德元年五月攻取了江西全部十三府中的五個,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
在江西近半疆土平定之時,惠登相自以有功,請求太上皇另頒敕書,授予他“節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權力。
這份奏疏還沒送到劉招孫手里,就被兵部盧象升等人駁回,因為惠登相這要求實在太過荒誕。
須知大齊只任命過袁崇煥、趙率教兩人在倭國便宜行事的權力,再無其他人。
惠登相不過降將,太上皇讓其領兵打仗已是格外開恩。
于是任命他為提督江西軍務總兵官,并讓他遵從撫、按節制。
同時,與此同時,盧象升錢謙益等閣員提議,任命康應乾侄子康敬修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地方,監理糧餉。
這樣的任命頗為合理,用心腹牽制降將,抓住錢袋子和糧袋子,避免武將反叛。
惠登相自然不會這么想。
他雖是明國降將,到底是左良玉舊部,骨子里匪氣一點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