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人是從河南、湖北、遼東等地共計九十萬應征青壯中層層遴選而出,可謂百里挑一。
新兵大都入過學堂,都會寫自己名字,軍官則全部為初級學堂畢業,認識至少三百個常見字,伍長以上軍官都具備一定識圖能力,旗隊長以上軍官具備簡單制圖能力。
和其他十二支兵團定位不同,十三兵團從籌備之初,便是作為齊軍對外宣傳的窗口,派駐南方幾個重要城市,如蘇州、泉州、廣州等。
這支新軍匯集有多支帝國精銳,人數約有兩百人。
其中包括,參與渾河血戰的第一兵團第二營一部、參與北京保衛戰的第三兵團第四營一部,以及擊殺李獻忠麾下大將劉宗敏的第五兵團第三營一部;登陸倭國,橫掃九州的第八兵團第一營一部
禁衛軍將官黃忠先擔任十三兵團主官。
黃忠先,籍貫河南,他是萬歷四十七年的纖夫兵,是從火銃兵一步步拼戰功走上來的。從渾河血戰到南征殘明,大小百余場戰斗,黃忠先都有參與,他去年剛從軍官學堂畢業,在軍中頗有資歷。
副官劉子才,籍貫杭州,早先是參將鄧起龍麾下的镋鈀手。薩爾滸戰后,開始追隨太上皇,泰昌元年擔任開原中軍衛隊衛兵,負責護衛劉招孫,此人和張潮是好友,一直留在禁衛軍,直到現在。
總訓導官陳代美是均州知縣,太上皇見此人辦事穩妥,可堪大用,就把他從知縣位置直接調入軍隊。
與各兵團架構基本一致,第十三兵團下設三個營,各營兩千人馬,警衛營有三千人。
各營營官都是武定元年后起來的新秀,三個營的訓導官都是從遼東學堂抽調。
新兵團操典、訓練、武器,與主力兵團大同小異,唯一的區別是軍旗。
黑劍的含義不言而喻,就像太上皇說的那樣,用手中的劍,為帝國開辟更多土地。
六月二十日,第十三兵團首批八十名夜不收,由副官劉子才率領,經瓜州入江南,進入駐地。
七月一日,第二批三百名擲彈兵由吳淞口經松江府,進入太倉,接替第八兵團防務,何龍州率領第八兵團第一營與劉子才完成交接,前往浙東進行登島訓練。
七月二十日,第十三兵團主力一萬五千余人包括七千輔兵,全面接管蘇州、太倉、松江等地,清丈畝開始由太倉蘇州向江南各府縣全面鋪開。
廣德二年八月初一日,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太子少保喬一琦病重,已到彌留之際。
太上皇一面命御醫全力救治,一面攜廣德帝,兩宮太后,文武大臣勛貴宗親數百人,前往南京朝天宮祈福。
劉招孫已經失去康應乾,喬一琦是他在這是個世界上的最后一個摯友。
他跪在真武大帝神像前,涕淚橫流,一邊叩首,一邊瘋狂念誦經文,只求真武神能讓喬大嘴多活些時日。
八月初五日申時二刻,喬一琦于南京病逝。
受太上皇影響,南北各省官員紛紛設壇為喬閣老祈福。
喬一琦德高望重,與人為善,除了嘴巴大一點,沒什么缺點,他是個好人。
喬閣老病逝的哀詔傳到杭州。
杭州府城也和其他地方一樣,在城西孔廟設立祭壇,官民紛紛為喬閣老守靈,是謂“哭廟”。
八月八日、九日,以倪用賓、今人瑞為首的一批生員聚于孔廟為喬閣老“哭廟”。
隨后,諸生向時任杭州知府的江國治進呈揭帖,誣告督查呂維初貪贓枉法,盜賣常平米倉米千余石并分攤到各戶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