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消失半月之久的第六兵團出現在九州西側的天草島,也就是當年島原之亂的所在地。
九月中旬北九州海域刮起的那場大風,將趙率教和他的第六兵團從壹岐島吹向西邊,船隊偏航上千里,完美錯過九州征戰的初期的慘烈戰斗。
大約是神靈庇佑,妖風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
天草島距離長崎僅有一步之遙,十月十八日,太上皇下令,由第六兵團擔任主攻,南方兵團掩護,對長崎藩發動進攻。
在長崎之戰開始之前,九州大局已定,薩摩、肥前、島原幾大強藩被鏟除后,倭寇被分割包圍在九州各地,絕望等待末日審判的降臨。
末日審判粗暴而簡單。
太上皇說過他需要一個干凈的倭國。
只要水和火才能達到太上皇想要的純凈。
可惜劉招孫只是半神或者說是偽神,所以暫時不能操縱洪水清洗這片土地。
不過幸好這次東征攜帶的燃燒彈足夠,所以用大火審判,目前還是能夠做到的。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在過去的兩個月,密如驟雨的大火,多次從天而降,將十幾座和大齊為敵的城邦燒成灰盡。
至于那些主動投降、繳納「贖城金」通常是一百萬兩白銀或者等價糧食的藩國,齊軍也會網開一面,破例接納他們的投降。
由于薩摩藩、肥前等藩俘虜已經嚴重過甚,福建等地廠礦已經安排滿了人,所以,其他各藩俘虜,只能送往他處,派作其他用途。
正所謂,倭是帝國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兒搬。
關于后面這些投降倭寇的最終命運,根據史料記載,具體是這樣的
投降的浪人武士會被用船打包,分批送往朝鮮、琉球。
在那里,各兵團實習醫官們,將對俘虜進行充分的「王道教化」包括但不限于對其進行去勢、節肢等野獸派外科手術。
在手術中幸存下來的俘虜,需要繼續學習大齊官話,在考試合格后,可獲得進入南京皇宮服務的機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考便。
這些考便的公公,余生主要從事刷馬桶、漿洗衣物等工作。
當然,那些接受王道教化、考編上岸后,仍對大齊懷有敵意的人,最后會被送往各地工坊,用于新武器裝備的威力測試試驗。
總之,所有倭寇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物盡其用,人當然也要盡其用,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吧。
需要解釋說明的是,這樣的操作并非太上皇心血來潮或者滿足某種不為人知的心理。
帝國民政官員經過反復分析論證,相比較占領倭國,這種考編上岸王道教化,最后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明顯更高,也更讓人滿意。
作為一名并不怎么合格的穿越者,太上皇對島國居民的心理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劉招孫看來,什么菊與刀武士道都是扯澹,在強者面前,倭國武士浪人們,表現出了十足的恭順。
世道艱難,人心不古,對于這些九州倭寇來說,去勢或被砍去雙手,總比在大火燒成灰盡要好。
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截止廣德四年十月底,超過十二萬名武士浪人足輕、各藩官吏欣然接受了大齊王道教化。
然而由于戰場醫療條件簡陋一條桉板一把劁豬刀,加之醫官和屠夫不足,這十二萬人中,只有不到兩萬人幸存下來,獲得為帝國效力的機會。
當然,凡是能堅持到最后的倭寇,他們的妻兒子女生命都得到了保護,被集中送往福建,至于那些沒有堅持下來的人,只能在廢墟之上茍存,等待他們的,是勐獸和饑餓的威脅
九州各地,只剩長崎還在負隅頑抗。
馬場利重之所以還能頑抗,并非因為長崎武士比其他藩武士驍勇,只是長崎價值重大,將作為未來帝國在倭國的重要港口,所以太上皇一直沒下令將其焚毀。
太上皇對現任長崎奉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島原之亂期間,長崎周邊數以千計的基督徒被馬場利重用酷刑殺死。
毫無疑問,長崎奉行是邪神的幫兇。
傳教士出身的佛朗西斯科建議太上皇嚴懲這位喜神幫兇,他建議采用車裂或者穴吊懸掛于溫泉之上蒸熟殺死長崎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