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第六兵團攻入長崎,斬殺倭寇兩萬余,生擒奉行馬場利重,至此,九州各藩徹底平定,太上皇對倭國的「大清洗」,取得初步成果。
十五年前,袁崇煥在九州敗亡,長崎奉行馬場利重功莫大焉。
所以,趙率教擒獲此人后,也模仿太上皇,將馬場大人的腦袋砍下來,制成了酒器,而且還鑲了金。
相關工藝,據說是參考了第六天魔王意為惡中之惡織田信長的技法。
織田信長在制造人骨酒器方面,具備島國慣有的工匠精神,據說連他的妹夫都沒放過,也給制成了酒杯。
當然,這些只是倭國民間謠傳,未必屬實。
廣德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經過長達十日的大規模的「清理」,長崎作戰終于告一段落,城中人口十不存一。
原本繁鬧喧嘩的長崎港,經此一役,活著的只剩千人。
長崎血流成河,趙率教猶嫌不夠。因為按照他原先的設想,應該真正做到屠城。
然而太上皇三令五申,要第六兵團保存一個「較完整的港口」。
現在,港口是保下來了,人卻沒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第六兵團于長崎港口全軍縞素,兩萬多將士披麻戴孝。
八百名武士浪人被五花大綁,面朝港口西邊的袁崇煥靈位,齊齊跪倒,身后站著一排排劊子手。
港口天空,盤旋著一群群白色的海鷗和黑色的烏鴉,鳥兒們焦急地等著開席。
午時三刻,一身麻衣的趙率教在部將何龍州攙扶下,登上了祭臺。
趙率教接過衛兵遞來的祭文,回望滿目瘡痍的長崎城,眼圈微微發紅,當著第六兵團將士的面,將祭文徐徐展開,大聲誦讀
昆侖蒼蒼,東海茫茫。時維甲午,大齊國殤。
元末肇始,倭寇囂昂。憐我父老,背井離鄉。
壬辰倭亂,馬亂兵荒。輔車相依,齒寒唇亡。
明軍志士,浴血沙場。軍民一心,簞食壺漿。
耄耋垂髫,磨刀拭槍。男女相扶,競入戎行。
前明暗弱,敵寇猖狂。江南海警,齊魯惶惶。
逮逢圣朝,神降之罰,少命偏師,扶桑板蕩。
袁公崇煥,百戰名將。戎馬九州,定國安邦。
佐賀血戰,倭寇喪膽,冊使未還,兇威復狂。
仰賴圣皇,掃穴犁庭,披堅執銳,鋒不可當。
同惡就殲,群酋宵遁,鋒鏑交加,倭酋逋亡。
百年之寇,一旦蕩滌。熊羆振旅,漢德威揚。
三千將士,血灑扶桑,忠魂盍安,青山沃壤。
余生穆列,俱懷感傷。人間肅肅,乾坤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