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的歷史證明,大齊文官的地位提高了,說話也大膽了,他們不必再像太上皇執政期間那樣動輒得咎。
正因如此,劉堪得到了士大夫們的衷心支持,這正是后來劉后劉雨菲伐齊時,大批文臣甘心為廣德帝殉難的重要原因。
劉堪伸手指向前方,宛若神仙降臨人間,用一種不可置疑的語氣對面前的武將說道
“蒲將軍,朕知你碧血丹心,忠于大齊,忠于太上皇。”
“武定元年,當年朕還在襁褓之時,王恭廠大爆炸,父皇下落不明,大齊兵兇戰危,將士們死的死,逃的逃。你率孤軍堅守臨清,在山東堅持了一年之久,大齊能延續,父皇母后能活下來,都是你的功勞,朕從登州取道遼海,前往遼東,你帶兵親自護送至文登縣城,我們母子才得平安。”
蒲剛搖頭嘆息道“都是過去的事了,陛下還提他作甚”
廣德帝神色凝重“當然要提,朕也是性情中人,別人對朕的好,朕都記得。無論你做什么,朕都不會殺你。”
“只是,人死不能復生,新陳代謝,自然規律,不得違背,太上皇不在了,他老人家的喪禮,很快就要舉行,父皇一生功績,也可蓋棺定論了。”
廣德帝說到這里,從懷中取出本書,正是方宗績撰寫的深慮論。
“方先生是前明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后人,他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告訴朕,適時的改變,也算是遵守“祖法”。所以,太上皇之前的規制,朕都可以改。”
方宗績叩拜道“謝陛下謬贊,行寬政,赦有罪,平冤獄,乃是當下最迫切之事。”
“赦免太初年間因有罪而被黥面充軍的軍士。任用一些被治罪流放的官員,他們有的屬于當初用法過苛,有的屬于被佞臣故意網羅罪名。希望陛下留意。”
廣德帝對劉招孫時代對文官的嚴刑峻法,早已不滿,早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決定對那些冤假錯桉,進行矯正和平反。
“臣諫言輕賦斂。”
說話的是孫奇逢,孫奇逢,字啟泰,號鐘元,明末齊初理學大家。晚年講學于輝縣夏峰村十余年,從者甚眾,世稱夏峰先生。
天啟三年,明朝滅亡后,齊廷屢召不仕,人稱孫征君。
與李颙、黃宗羲齊名,合稱明末齊初三大儒。
廣德帝掌權后,派人將孫征君從保定老家綁到南京,原本尋死覓活,準備為前明殉葬的大儒,在與廣德帝幾番交談后,備受感動,決定效命新朝,開啟改革之路。
“我朝江浙田賦重,尤以蘇松為最。加之近年戰亂頻仍,當地老百姓早已不堪其苦,逃亡逋欠。陛下應天承命,文治武功,當輕徭薄賦,臣建議明年江南富民,少交一半租賦。圣天子海納百川,不與民爭利。允許各屯堡礦場買賣,以提高產礦效能”
“你們,你們要把大齊變成前明,你們這群敗家子”
蒲剛口吐鮮血,倒地不起。
對蒲剛等叛將的審判一直持續到第二天。
最后,廣德帝以“謀逆”、“大不敬”、“都城行兇”等十八條罪行,宣布判處蒲剛等十八人絞刑。
康敬修、吳生等一眾大臣見狀,立即為蒲剛求情,他們懇求廣德帝看到蒲剛勞苦功高,為大齊立下赫赫戰功的份上,饒他這次不死。
廣德帝心知肚明,若真殺了蒲剛,第八兵團將士怕是要立即造反,其他兵團也難保會繼續忠于大齊。
于是,他只得順水推舟,表示看在群臣面上,可以饒蒲剛這次不死。
至于那位蒙古將領昂拉爾,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這位蒙古臺吉被當眾處斬,殺他的理由是克扣戰兵兵餉。
蒲剛被流放至庫頁島,永遠其不許再返回關內。
第八兵團直接被遣散,分散整編至其他七個兵團。,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