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北海之地,即后世所謂貝加爾湖。按照首相康光緒的說法,對這片土地擁有不可辯駁的主權。
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廷在此設玄闕州,屬燕然都護府,龍朔三年改名瀚海都護府。總章二年(669)改為安北大都護府。
五代復歸突厥,后又歸回鶻所轄,后為蒙古八剌忽部控制,元代屬嶺北行省,明朝為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
武定初年,劉招孫征服蒙古各部,于北海設嶺北行省,后廣德皇帝廢省設區。
先前,長公主為換取羅剎國對新政的反對,允許部分遠行的羅剎商人在北海定居點歇腳。
當時長公主對羅剎人停留的人數和時間都有嚴格控制,規定前往北海的商旅人數一次不超過五十人,逗留時間限制在七日之內。
廣德十五年后,長公主忙于和劉堪爭權奪利,無暇北顧。
羅剎人遂蜂擁而至。
先前還只是在湖邊稀稀疏疏搭建幾頂帳篷,不知從何時起,這些帳篷搭得越來越稠密,最后乃至于星羅棋布,就像牛皮癬一般揮之不去。
地方行政官接受羅剎人賄賂,拒不上報。
最后羅剎鬼索性鳩占鵲巢,占據北海周邊大部分區域,他們砍伐森林,修筑城寨,鍛造火器,將原住民驅趕到更往東的荒原。
到天授女皇登基前后,羅剎鬼儼然已把這塊膏腴之地當成自己的殖民地,源源不斷朝北海移民。
截止天授四年十二月,定居于此的人口超過三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從羅剎國西部移民而來的酒鬼、罪犯和亡命徒。
羅剎鬼不僅占據土地,這些殖民者還和緊鄰的齊人爭搶水源,劫掠牧人的牛羊,襲擊落單的衛戍戰兵。
當地官員不止一次上疏朝廷,懇請朝廷出兵反擊,驅逐羅剎鬼。
然而當時困于廢太子劉無忌叛亂的內閣,哪里還有精力過問嶺北之事。
每次嶺北官員上疏求援,朝廷總以“邊界早已勘察清楚,大齊與羅剎乃兄弟之國,不可輕開戰端”等理由,搪塞官員。
1716年,羅剎國彼得一世為支撐歐洲戰事,加大了對遠東地區的掠奪壓榨。
為了滿足彼得大帝需求,遠東殖民總督弗拉基米爾·安德烈下令在北海采伐更多的森林,獵殺更多的黑熊。
1617年,大齊軍隊與羅剎殖民軍在北海邊境沖突不斷,互有傷亡。
1718年(天授四年)6月初,弗拉基米爾·安德烈借口追捕廢太子余孽,命令北海總督戈羅戴科夫“密切監視”邊境地區,為齊國廢太子殘余勢力北上蔓延采取“相應的措施”。
6月23日,彼得一世宣布遠東軍區進入戰爭狀態。
6月25日,遠東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同時實行軍事動員。
6月27日,這兩個軍區分別征召六千八百五十五名和三千五百一十五名預備役兵員入伍,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軍事動員。
6月29日,彼得一世命令兩路羅剎軍分別在北海集結,準備應對齊國可能存在的“挑釁行為”。
天授四年七月十八日,北海兵團士兵在苦夷島西部港口列隊等待上船。
五千海軍陸戰隊員迎著太陽,背后是北海貿易公司的遠洋大樓。
庫頁島總督站在士兵們前面的高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話,在喇叭的加持下,總督的聲音在港口上空久久回蕩。
戰兵們戴著新式的寬邊帽檐水兵帽,用以抵抗北海刺骨的寒風,遮蔽熱帶附近熾烈的陽光——這支軍隊曾在安南作戰——他們穿著胸口印有灰狼的黑灰色作戰服,背后懸掛的燧發槍熠熠生輝,這樣的裝扮讓士兵們顯得威風凜凜。
庫頁島總督戴著一頂特制的漆黑色頭盔,上面有一頭張牙舞爪的頭狼。狼是北海兵團的徽章。
總督大人的演說冗長而無聊,尤其在這個昏昏欲睡的盛夏午后。
可是五千多名陸戰隊員卻都挺直腰桿,聽得聚精會神,總督講到了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和羅剎鬼的兇殘。
“北海探索者,你們統帥的父親,冒險家江流兒!幾乎被羅剎鬼生吞活剝!那是在四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