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真的是文明國度嗎?
喬治一世和在座的幾位歐洲國王,對齊國的認識,顯然都還停留在幾年前的“睦鄰友好,和平共處”的層面。
在歐洲統治者眼中,天授女皇和天心城內的官員們,是一群善良的人,一群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群愿意犧牲自己成全歐洲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圣母國度。
此刻站在面前的首相康光緒,更是一位充滿古典主義道德情懷的紳士模范。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經過廣德皇帝和天授女皇數十年改革,大齊雖已脫胎換骨,從極圈主義走向自由。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國內還存在相當數量的好戰分子。
他們的名言是“大齊疆域沒有邊界”。
如果讓這樣一群人執政掌權,齊國將成為比羅剎更羅剎的存在。
大齊不止一面。
首相也不止一面。
“如何處置羅剎人,是大齊自己的事,列國無權置喙!”
在康光緒的默許下,年羹堯態度強硬。
“對活著的羅剎人進行改造,用酷刑驅除他們身上的弱點,烏拉爾山以東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大齊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年羹堯的意思,大概是要將俘虜的羅剎制作成魯昂烤鴨。
幾位國王臉色大變。
康光緒于是向幾人介紹起年羹堯。
“這位是大齊的兵部尚書,也是陸軍統帥,關于戰爭的問題,諸位可以向年大人詢問。”
喬治一世直接忽略齊國陸軍統帥:
“齊國不是已取消酷刑了嗎?”
康光緒沉默不語,張廷玉又站出來,不緊不慢道:
“一國兩制,大齊國情如此。”
“一國兩支?”
“國內的確取消了刑訊逼供,不過在齊國之外,如附屬國日本、緬甸等地,是允許借助必要的手段進行審訊的。”
眾人啞然。
威廉四世忍不住問道:“首相大人,請問你們一共俘獲多少羅剎人?現在還剩多少人活著?”
不等康光緒回話,年羹堯不假思索道:
“五六萬人總是有的,一部分逃走了,烏拉爾山地區須增派兵力駐守。”
年羹堯這些暴論,顯然有悖于本次雅爾塔和平會議的主旨。
歐洲君主面面相覷,半晌說不出話來。
羅剎人的死活,喬治威廉他們當然是不在意的。
大家警惕的是齊國日益高漲的戰爭傾向。
得了北海,想要烏拉爾山,這就是所謂的得隴望蜀。
如果任由其發展,這個取代羅剎的帝國會不會對歐洲造成新的威脅。
“如果羅剎人逃往歐洲呢?齊國的軍隊也要進入歐洲嗎?”卡爾十二試探性問道。
張廷玉將瑞典國王疑問翻譯出來。
歐洲人對西征大軍頗為忌憚。
年羹堯冷冷道:“十萬大軍是否有必要西征討賊,就要看諸位的誠意了。”
康光緒說罷放下手中鴨腿,環顧四周,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