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面目低垂一言未發的皇帝劉帆,此時終于開始認真審視站在自己眼前的這個異國少女,他緩緩抬頭,正視瑪麗公主。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少女臉上那觸目驚心的雀斑,不過那是歐洲女人身體健康的標志,所以皇帝并不在意。
然后他看到了公主頭頂濃密而卷曲的金發,發型和乾清宮旁太廟里的那位瑞典太后相差無幾。
一雙深邃的藍眼睛,在乾清宮晨曦微光中如愛琴海中的藍寶石,璀璨奪目攝人心魄。
瑪麗公主惱怒不已。
在倫敦,像這樣直視女性,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然而按照大齊宮廷禮儀,她必須忍受皇帝的無禮,而且還要抬頭微笑面對。
“公主須清除,如今是貴國有求于大齊····”
張廷玉剛要開口反駁,劉帆竟然揮手打斷,打斷了顧命大臣的反擊。
“張先生,請讓公主說下去。”
張廷玉啞口無言,只得喏喏道:“是。”
瑪麗公主臉色紅得像朝霞,一對酒窩跳動,情緒激烈:
“父王在倫敦曾不止一次對我們說,說齊國是偉大的國度,齊國君主皆為人杰。你們的國人,是高貴的族群,他們為了不讓子孫后代淪為奴隸,流血犧牲,努力抗爭,以至才有今日的繁榮自由····如今歐洲危在旦夕,不列顛王國獨木難支,世界自由正義搖搖欲墜,為了正義,為了秩序,貴國難道不應該付出些許嗎?難道非要墮落為羅剎那樣嗎?”
群臣默然。
劉帆拍案而起,撫掌贊嘆道:“生女當如瑪利亞!先帝在位時,曾說正義當在不列顛,此言非虛!是幾位大臣唐突了,英齊協定當重新厘定!”
1722年(景炎五年)10月,天心城與倫敦聯合向法蘭西王國發出最后通牒。
法軍須立即從克里米亞半島地區撤離,并保證不再威脅歐洲大陸,同時賠償英、齊兩國軍費三百萬法郎,將法國在歐洲大陸以外的貿易利益無條件轉讓給兩國。
太陽王果斷拒絕了通牒,并將艦隊駛入達達尼爾海峽。
同日,法蘭西王國宣布與齊國、英國斷交,并于1722年12月3日派陸軍進駐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這兩個多瑙河公國,威脅莫斯科地區。
1722年11月18日,駐守克里米亞的齊國遠征兵團總司令張國剛要求法國軍隊停止向東前進,以免引發不必要的沖突。
路易十四對前來談判的齊國記者說:“你們不要以戰爭威脅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維也納。”
法國人以此警告英、齊可能再次引起世界大戰。
然而神圣羅馬帝國和匈牙利都沒有援助法蘭西的意思。
法蘭西被迫動員60萬兵力與擁有約100萬軍隊的同盟國進行戰爭。
11月20日,在最后通牒的截止日期,駐守克里米亞的齊軍突然炮擊法軍。
21日,路易十四向英國、齊國、荷蘭、烏克蘭等國宣戰,大戰爆發。
注:
1、黑森傭兵:(又譯黑森士兵、赫斯傭兵)是18世紀受大英帝國雇用的德意志籍傭兵組織。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大約有30,000人在北美十三州服役,其中近半數來自德意志的黑森地區,其他來自類似的小邦。在英國服役的背景下,他們全部被歸類為“黑森人”(hessians),北美殖民地居民則稱他們為“雇傭兵”(meraries)。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