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衰微。
景炎十三年三月初六日,皇帝在文華殿召見內閣群臣。
“我已照會英國、荷蘭等國大使,商議貸款三十萬億齊國幣,用于倭國基礎建設。”
“大齊需要一個繁榮富足的倭國,作為我們的市場。”
周圍鴉雀無聲。
大臣們對開發倭國表現得十分冷漠。
這也難怪,無論是張廷玉還是岳中奇,他們對倭國的觀感都十分糟糕,他們中很多人都近距離觀察當年經營倭國慘敗的悲劇。至少在當下,任何理性的人,都會對殖民倭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向一群農耕時代走來的仕人解釋殖民海外的重要性,過于天方夜譚,劉帆沒有說服這群老人的能力。
張廷玉忐忑不安道:“陛下忘了太宗皇帝經營倭國的故事了嗎太祖皇帝立下祖訓,不可沾染倭國,遠的不說,就拿袁崇煥經營長崎說起”
劉帆打斷張廷玉,怒道:“袁少保還不遠嗎是不是要從徐福東渡扶桑說起!”
張廷玉臉色漲紅不再說話,其余人也都低下頭。
景炎皇帝見開發倭國得不到大臣們支持,退一步道:“如果諸位不贊成開發倭國,便先委派些軍官士卒過去,替換駐軍。”
岳中琦詢問道:“陛下是覺得目前駐守倭國的兵團有什么不妥嗎”
劉帆道:“他們在海外太久,該回來了。這次增加駐軍規模,至少招募三萬名新兵,此事由國防部負責,擬定一個詳細方案,交給國會商議定奪。”
聽說要替換駐守倭國的軍隊,大臣們面面相覷。
皇帝的詔命總是這樣意出塵外,讓人捉摸不透。
年羹堯意識到這是一個擴大國防部權力的機會,準確說是擴大自己權力的機會。目前駐守倭國的軍隊來自各省,兵權歸于各省巡撫總督,由于經略倭國長期入不敷出,完全是賠錢的買賣,各地早有撤軍的提議。
年羹堯當下也不管其他人意見,大聲道:
“陛下圣明,若建設得力,以后有了倭國這個市場,再不會發生列國制裁大齊之事。當盡快派兵。”
五月初二日,一百多名軍官率領一萬名戰兵,以及數量相近的民夫、商人,踏上了前往倭國的路程。
他們從天津衛出發,首站便是長崎。
董邵偉也在其中。
董邵偉現在的任務不再是像在北美洲那樣四處驅逐原住民剝印第安人頭皮,而是要率領手下五百名工兵修建長崎鐵路,準確說是要建一條環繞長崎的鐵路,據說這條鐵路對促進倭國經濟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考慮到當地地勢險要,鋪設鐵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當然,如果不危險的話,上邊的人也不會找到他,這個曾經在北美殖民地犯下嚴重錯誤的軍官。
董邵偉帶著這群工兵抵達長崎后,休整了三日,便開始建造鐵廠,進山伐木,運輸沙子,為鋪設鐵軌作各種物料的準備。
由于人手不夠,當地原住民自然就成了可靠的勞動力。
當董邵偉了解到那些住在深山中的長崎“野人”個個生性兇悍,不易馴服,不由感慨道:
“轉來轉去,我還是要和野蠻的原住民打交道,這或許就是天命吧。”